时下,有人把文章字数的多少看成衡量文风的标准,并振振有词地说“写短文、说短话”是改进文风、话风、作风的要求,并以撰短文、建短言为傲,许多网友也热情跟帖表示支持。对此种认识,笔者不敢苟同,难道文风的好坏仅仅是看字数的多少?
字数的多少是文章的外在形式,取决并服务于文章内容和思想的,不能因为我们刻意去追求字数多少,而影响内容和思想的表达,这样就变成舍本逐末。也许有人会质疑:这么一说,那我党我军要求改文风,要求“写短文、说短话”又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错的?当然不是。我党我军要求“写短文、说短话”主要是针对当前党内军内各类公文、会议发言等材料中假大空套话泛滥的不良风气而言,必须下决心大力改正。而现在严重的问题是,我们一些同志,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习惯把“写短文、说短话”标准到处乱套,到处扣文风不正的帽子,这样不但不会带来好文风,反而是背离客观规律,搞乱文风,这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比如,有人说,现在要求写短文、讲短话了,就是语言要直,不绕弯子,不搞铺垫。那我们来重温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为说服齐王纳谏、听进批评意见,他没有直接劝告齐王,而是以自己与徐公比美,妻妾和客人因私利而夸自己的故事作铺垫,来阐述听真言不易,需要广开言路,因而齐王采纳了邹忌意见。可设想如果邹忌开门见山、平铺直叙劝诫,结果会怎么样?可能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还有人说,写短文、说短话了,就是要文字精炼,语言严谨。那我们来看最近火热的《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一文,该文表述方式让人很难把它与“精炼”、“严谨”挂起钩来,有些语句甚至低俗不入流,但为什么受到热捧,甚至得到主流媒体认可呢?因为此文主要是对群众讲的,必须要“婆婆嘴”地跟群众讲朴素道理、讲群众语言。还有人说,写短文、说短话了,就是要文章平淡,语言质朴,不喜波澜起伏。那我们看千古名篇《出师表》,诸葛亮为劝诫刘禅勤勉治国,言辞中情感起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难道说这篇名作文风不好?由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该怎么行文、该怎么样讲话,不能简单用“写短文、讲短话”,甚至用字数来一刀切,而要看目的和作用,需要铺垫的就铺垫,需要拐弯的就要拐弯;要分清文章的性质,看是什么文章,研讨或是时评?建言还是散文?论文还是公文?不同体裁文章要求不一,需要设置悬念的就要设置悬念,需要详细阐述的就要详细阐述;要看我们的文章是给谁看的,给领导看的、给群众看的或是对外宣传的,对于不同对象虽然讲同一个道理,但在文章字数、语气、方式上可能千差万别。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该长则长,当短则短,文风优劣岂能简单地以“写短文、讲短话”,甚至字数来评判?
况且,文风好坏的标准又何止字数这一项?不同的文种类别有不同的要求,同一文种在不同环境下也有不同的要求。如对于研讨及学术类文章,要看内容和思想是否实事求是、是否善于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否有新意和创新点、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否强等;对于宣传类材料,看思想是否深刻、语言是否生动,是否对上听众的胃口,是否能激发听众的兴趣,调动热情等;对于公文而言,看是否论述得当,简洁精炼,严谨细致,措辞得体等……由此看来,文风标准何其多!我们如果揪住“字数”来评判文风,岂不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
由以,我们不难看出,唯字数论文风未免有点教条主义,持有这种观点的,暴露的是看问题浮于表面,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内涵和特点要求;暴露的是没有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囿于搞一刀切的简单思维模式之中。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