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写作 > 硕博课题

不满意学生开题报告学生发短信说我要逼死他” 教授:我做错了吗?

时间:2018-08-12  来源:本站  作者:

  原标题:“不满意学生开题报告,学生发短信说我要逼死他。” 教授:我做错了吗?

  “象牙塔”本是一方净土,师生之间本应保持一种纯粹、和谐的关系。但现在,这种关系却在慢慢变味儿。记者日前收到一位大学教授写来的信:期末考试,因为给一名学生打分较低,被其在社交平台上谩骂、嘲弄,这让他无比愤懑。

  每年7月初是高校考试季,高校老师几乎都在忙于监考、判卷和试卷分析等期末学生成绩评定相关事务。完成这些事情,老师们就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暑假,这本是老师们最为欣喜和幸福的时光,但很多事情并不如人所愿。

  前几天,我就碰到一件令我百味杂陈且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有学生通过微信告诉我,一名刚考上某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同学,在社交平台上以截图配文的形式公然谩骂我,大有不共戴天之仇。后来,我了解到该同学是学院的一名学生干部,曾经上过我的专业课,我给他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低。现在,他考上了研究生,反过来以一种揶揄的方式来攻击和嘲弄我:嘿,你看,我还是考上研究生了吧,还是名校的研究生。类似这种学生通过社交平台谩骂、嘲弄或抹黑老师的行为,几年前我也遭遇过一次。那是在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前夕,我作为本科学位论文的评阅老师,给一名同学的毕业论文判了60分,结果他在得知分数和评阅老师姓名后,立即在社交媒体上点名对我进行辱骂,没有丝毫的自我反思和半点醒悟。

  说心里线年,我尽管没有屡屡遭遇此类事件,但即便偶遇几次,也是颇有挫败感。作为老师,我觉得没有必要主动花时间就此事跟学生斤斤计较,但满腔的教育热情却备受打击。原本对教育充满无限期待,结果却逐渐产生怀疑;原本对学生满怀关心与热爱,结果却开始想若即若离。随着这些匪夷所思事件的发生,我发现自己对教育的真诚与热爱变得模糊甚至困顿起来。我经常会质问自己:我这样做有错吗?我还有必要这样做吗?我以后这样做会不会面临更大的风险?难道我还要昧着良心迁就学生乃至向学生献媚——平时表现不好,卷面分数低,最终期末成绩却非要给个高分?毕业论文原本不合格,却最终非要予以通过乃至给个良好级别?

  我曾经与不同高校的老师交流过,发现身边的确有老师这样做,因为他们担心学生在评教过程中给自己差评,担忧“如此严厉”的教育行为会诱发学生的自虐乃至自杀,更害怕遭遇媒体报道的暴力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

  不同于基础教育,大学教育的对象基本都是成年人。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日趋稳定与成熟,在专业学习与社会生活过程中,已开始不断地建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社会转型升级以及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的关键时期,他们会经历种种社会思潮的冲突与影响,并以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此时,高校如果依然满足于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的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各种问题定会扑面而来。全人教育应该贯穿于青年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其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健全、身心和谐以及社会担当尤为重要。大学生不能成为纯粹工具理性的产物,应该不断实现价值理性的突破,具备浓厚的人文精神和深切的社会关怀。

  显然,承担这样的教育使命,大学教师不可或缺。大学教师首先应该身先示范,做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模范和行为标杆。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成绩判定、奖学金评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以及研究生推免等各种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理所当然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不能有丝毫徇私、造假和利益输送的行为。但是,仅仅依赖教师的文化觉悟和道德自觉远远不够,政府应尽快营造一个共通、共生、共享和共赢的高等教育生态环境,构造和谐共振的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运行机制;同时,社会、媒体、社区、家庭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应该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心情愉悦地教书育人,学生才能充满爱并满怀抱负地求学与就业。(作者:李名梁,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

  无独有偶。6月中旬,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田洪鋆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推了一篇新作——《困在“厕所里”的教授以及隐性教育功能的丧失》。谈及大学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无可奈何与举步维艰。她在文中说:

  “母亲曾是一名小学教师,前几天她拉着我看了朋友圈里的一个笑话,名叫‘困在厕所里的教师’。说的是一名小学教师,因为班级里的小朋友上课时候上厕所总是被告。第一次,一个小朋友上厕所,老师没让去,小朋友尿裤子了,于是家长到学校把老师告了。第二次,又有一个小朋友上课上厕所,老师让去了,小朋友在厕所摔倒,于是家长到学校把老师告了。第三次,又有一个小朋友上课要上厕所,老师一想,我陪着去吧,结果班级由于没人看管,大乱,于是家长到学校把老师告了。我的母亲退休已经20多年了,她问我,现在的小学真的是这样的吗?我很淡定地说,哦,这不算什么,我们大学更血腥一些。”

  田教授接着写道:“如果我真的继续鼓励我的学生,打算实现教育的隐性功能时,我发现我就会被困在‘厕所里’。有时学生就会闹情绪,甚至会以失眠、抑郁、自杀来逃避眼前必须完成的工作。有时他们的父母参与其中,一名研究生的母亲找到我,质问我是不是对她的孩子有意见,为什么要让他读这么多书?前几天更可怕,有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实在太不让人满意,于是我让他重复改了很多遍,他先是在某天半夜向我倾诉了他的苦恼,然后突然发了一条短信给我,说我要逼死他。然后我就不得不住手,我住手了,但是我的内心特别复杂。”

  令田教授意想不到的是,3天时间,她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10万+,而且文章迅速被30多个微信公众号转载。

  是什么触发她写下这样一篇非学术、非专业的博文?“困在厕所里的教授”,大学教师所处境遇究竟是偶然还是常态?这个“厕所”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与田洪鋆展开了对线.学生在大学阶段暴露的很多问题的根源不在大学

  田洪鋆:我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上到国家、下到百姓,都在关心并且参与着关于教育的各种话题与实践。为什么在今天,教育会让人们感到如此困惑?我想,主要是因为教育外部环境变化太剧烈:第一,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应该怎样与时俱进?第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变了,教育该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自我,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第三,教育怎样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群体以及他们对教育的不同需求,进而呈现出更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第四,教育怎样支撑国家未来发展?可以说,未来中国的样子,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表现,直接与教育相关。

  以上方方面面,让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的每个人都有被“困”住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涉及一点在当今国际背景下关于苦难教育、挫折教育与当下快乐教育之间的思考,就会引发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田洪鋆:在14年大学执教生涯中,我发现学生在大学阶段暴露的很多教育问题,大学往往解决不了。这只是教育链条传导效应的体现,其根源实不在大学。我看到很多学生的问题,其实源自他的原生家庭或教育链条的某一环节。因此,有时我会产生很强的无力感,很难去改变什么,然后我就会思考,这到底是因为什么?这篇文章就是我思考的一部分结果。

  如果教育的这些基本问题解决不了,比如对教育的态度、观念,对学历的看法等,专业教育的效果肯定会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即便我教授他法学知识,也没有办法唤起他的责任感和学习欲望。因此,从某种角度讲,一些教育本质的问题,其实比专业知识更加重要,只有把这个问题捋顺了,教育效果才能更好。

  田洪鋆:今天的孩子能体会到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轻而易举地体会一些我们小时候没法感受的“快乐”,比如玩游戏、吃大餐、出国旅游等等,但这些都是低级快乐,真正的幸福是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同时,今天的孩子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个人层面说,在社会经济高速运转之下,人较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幸福和存在的价值。从国家层面看,得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田洪鋆:“厕所”指的是限制。现在的一些教育理念、制度设计等束缚了教师、教学的活力。说得直接点,现在孩子一有问题,家长就会找学校,学校就会让教师承担责任,而不管这事究竟是谁的责任。

  因此,现在高校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维护教学秩序和学生工作上,核心就是不让学生出事。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也深知,出了问题,哪怕不是我的责任,我也会跟着受牵连,那我何苦呢?这就是被约束住的活力。教师活力无法释放,教学质量自然就会受到影响。

  田洪鋆: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今天的中国教育需要不断调整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至于怎么改,这需要反复调研和论证。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规模高校改革时,也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论证,进而涌现出了博比特、查特斯、杜威等一批教育家。

  同时,思想观念层面的问题也很大。过去40年,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配套建设还没跟上。人们的观念被经济发展改变得太多,形成了唯金钱论等,而道德、修为、自我约束以及敬畏之心,都要跟着经济发展与时俱进。比方说,在教育方面,家长都会强调自己有什么权利,对学校教育指指点点,但是有多少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义务?哪些义务是该自己承担,却推给了学校?一个人接受教育有三个来源,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得益彰,互相配合。但现在来看,有一部分家庭的“家教”缺失或不到位,一味地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是不现实的。至于社会环境和文化方面,比如说,之前我国鼓励多生育,每个家庭有多个孩子,那时父母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视教育,在他们的观念中,有一个孩子出息了,其他孩子也就随之被带起来了。在独生子女时代,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就会对孩子的教育无比重视,以至于认为如果孩子学习不好,连出路都没有。

  记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在你看来,时代赋予今天孩子们的特质以及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

  田洪鋆:首先要指出的是,中国教育在今天遭遇的问题其实是预料之中的。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能不跟着变吗?只不过我们赶上了这个要变没变,即将要变的“节点”,因此大家觉得这是天大的事。但这个现象也绝不只存在于中国,其他国家也遇到过类似的教育问题,而且也正在遭遇新的问题。

  教育就是如此,它会根据不同国家、国情以及发展阶段等因素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问题解决即可,没必要唱衰中国教育。比如,现在,日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需求欠缺,人们对极简主义的追求,进而出现了低婚姻率、低生育率等。日本也在琢磨怎么从教育下手,扭转这个社会问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人们对教育也是一个劲儿地批判,这才促使高校进行改革。这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问题,不用大惊小怪,但也不能“把头埋在沙子里”。

  记者:对于解救困在“厕所里”的教授,实现教育的隐性功能,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良方?

  田洪鋆:这段话,我说过多次——“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拿一个文凭,也不仅仅为了掌握某一个学科的知识,

  同时,也不要拒绝在你前进道路上一直鼓励你、督促你的那些老师,不要让他们困在“厕所里”,因为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而解决困在“厕所里”的教授,实现教育的隐性功能,首要就是解放教师。无论是改革还是改良,都必须把教师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激发他的活力、释放他的热情。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就像我们上面所说,教育是一个涉及面特别广的问题,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和国家的文化、环境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有时候,我们想要解决教育问题,不仅要从教育链条本身下手,捋顺其他各个环节,还要从影响教育的一些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健康、良性运转的教育体系,也才能把“厕所里”的教授们“释放”出来。两位教授内心的挣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么将教授困在了“厕所”,隐性教育功能缘何会缺失,教育本该具有的功能靠什么彰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触目惊心爆两清华博士实名写95页“论文
  • 12天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生不如死一些感想
  • 硕博连读的利和弊有哪些?
  • 硕士论文字数规定是3万字这个数字包括
  • 请问在大学中写论文大概一般写多少字?
  • 关于预答辩研究生汇报内容及方式的几点
  • 硕士毕业论文一般要求要多少字?
  • 毕业论文中要求字数是3万指的是字数还
  • 上海大学规定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遭
  • 研究生阶段个人总结
  • 读完硕士博士期间的收获和感悟
  • 硕士论文2万字够吗
  • 最新文章
  • 会计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摘要部分怎么写(
  • 2020山东滨城区“硕博计划”拟聘公示(
  • 西南民族大学修订规则加强博士研究生培
  • 硕士论文 字数要求
  • 硕博科研课题怎么选题如何确定论文研究
  • 王友年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 论文查重从百元涨至上千元 中国知网回
  • “两硕士论文雷同”失守学术研究的底线
  • 硕士学位论文查重多少钱?硕士学位论文
  • 完整论文--演示站
  • 研究生写的论文到底有多难?
  • MLIS等硕士毕业论文的图表参考文献格式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