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写作 > 硕博课题

硕博高产质量堪忧导师答辩不知弟子姓名

时间:2018-10-08  来源:本站  作者:

  媒体前不久披露:中国在读博士生人数已经由1999年的5.4万人增至2009年的24.63万人,由此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硕士研究生报考更是“高热”不退,2010年全国硕士报考人数达到破纪录的140万,录取47.2万余人。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那么,究竟有多少人是为了学术研究而考研的呢?

  “考研、考博,是从就业市场上撤退的一条后路。”在南京一家部属高校读研的小黄告诉记者,自己当初就是为了逃避找工作才选择了考研,现在研究生快毕业了,就业形势还是不看好,只能继续读博了。

  “从小学到现在,我已经读了20年书,都腻了,巴不得马上工作。我的目标是到大医院做医生,可是,大医院的门槛普遍很高,几乎是‘非博士不进’,为了实现就业理想,只能咬牙考博了。”南医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生表示。

  南京农业大学在读博士刘杉告诉记者:“如今考博的人很多,但真正想做研究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就业压力太大,希望读了博士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网友“老老顽童”发帖询问“有没有真正是为了搞学问考博的?”结果,引来近百个跟帖。肯定的回答有之,否定及中性的回答也不少:“当然有了,不过还是少数。”“肯定有,但也肯定有一部分不是,比如眼下很多官员热衷拿一个博士学位,你能说他是为了搞学问吗?”

  而新闻专业硕士生小张直言:“有多少研究生是以学术为志的?多数是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而已。虽然顶着‘研究生’的名分,可是我们不再以‘研究’为务。”

  网友孟文博则坦承,考博一多半是为了日后评职称,“现在,我们学校规定,不是博士不能评副教授了!”

  在南京大学读硕、在北京大学读博的李计伟感叹,“多数同学都不明白,做研究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很多人觉得,自己既然不适合当官,也不适合赚大钱,那就进大学搞研究吧。其实,搞研究需要钻研精神,需要沉心静气,不少人没想好就考了进来,所以学得很累,时常感到‘没劲’”。

  事实上,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的培养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导师也不再把学术训练作为指导学生的首要任务了。

  那么,研究生们的“做事”能力又如何呢?2009年,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向南京、扬州、徐州等城市的15所高校发放了4000余份问卷,开展“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现状调查及自主提升策略研究”。这项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自我感觉”不佳:92%的研究生认为,自己现有的能力与找到一份理想职业所需能力之间有差距,51.4%的研究生认为最缺乏职业自我认知能力,38.2%表示缺乏应聘能力,而对如何改善就业能力感到茫然无措。此次调查还对30余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访谈,近50%的单位认为研究生的质量水平“略有下降”,而“实践能力不强”、“可塑性及稳定性差”、“聘用成本高”等,已成为用人单位对研究生敬而远之的理由。

  相关调查显示,5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国博士培养质量10年来整体上没有进步,“甚至还有下降趋势”。

  “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有人如是形容高校扩招后各类学生增多的状况。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据统计,博士在学人数从1982年的536人发展到2007年的22.25万人,年均增幅27.27%;硕士生在学人数从1982年的2.53万人发展到2006年的97.25万人,年均增幅15.71%。最近几年,博、硕士研究生仍在“扩招”。

  研究生数量膨胀过快,直接导致目前研究生教育师资不足,培养质量受损。“不少研究生处于‘放羊’状态。我三年研究生读下来,基本是‘自学成才’。”已经毕业的南京某高校硕士生小尹自我解嘲说,“我老板带了10个硕士生,这在我们系里还算少的,主要是考虑到他本人也在念博士,而他还在外面兼了职,忙得想见上一面也要多次预约,算下来,一学期最多见个两三次。”在南京一家理工院校读文科硕士的小刘,更是饱尝了“被疏忽”的滋味:“基本是‘学校不管,导师不管,自己不知如何管’这样一个状态——真是没劲透了!”

  “现在的导师作用,主要体现在最后论文答辩的时候,给你圈定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确保你毕业论文顺利通过。”一位大学教师对“圈内”的动向毫不讳言:“师生一两个星期见一次面很正常,有的一两个月甚至半年才给上一次课。有的导师忙着自己‘赚外快’、‘做学问’,根本无心顾及研究生学习。”有的导师,竟然到了毕业论文答辩会上才开始询问“弟子”的姓名。有些导师自己也说,“有水平的没时间,有时间的却没水平”,导师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了研究生质量的差异。

  针对部分博导、硕导忙于“自身发展”而挤占指导学生时间的现状,有关专家建议,高校应当严格实行博导、硕导带教研究生数量“封顶”制度,并加大对导师“指导业绩”的考核力度,定期、不定期地让学生给导师的“表现”打分,督促博导、硕导们切实担负起指导责任。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龚放教授等人还认为,应该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经验,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宽进严出”。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博士生郑洪立则指出,目前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毕业即失业”,造成高学历人才闲置或学非所用,“有关部门和高校应加大博士、硕士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多设置前景光明的专业,压缩乃至停止需求小的专业招生。”另外,“博士、硕士研究生呆在实验室的时间较多,而与企业与社会接触较少,学校对研究生的评价也多局限于论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容易与社会需求脱轨。建议:加强研究生实战能力的培养,比如工科类博士、硕士生的最后一年,可以‘沉’到企业去学习;对博士、硕士生的培养评价,增加社会实践元素。”

  获得多项科技竞赛全国大奖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胡铃心,对研究生的“创新力”格外关注。胡铃心认为,我国博士、硕士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应当适度控制研究生数量增长,着力提高培养质量,加大对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考察力度,建立更加科学的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记者蒋廷玉 陈晓春 杨频萍 实习生 葛灵丹)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触目惊心爆两清华博士实名写95页“论文
  • 12天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生不如死一些感想
  • 硕博连读的利和弊有哪些?
  • 硕士论文字数规定是3万字这个数字包括
  • 请问在大学中写论文大概一般写多少字?
  • 关于预答辩研究生汇报内容及方式的几点
  • 硕士毕业论文一般要求要多少字?
  • 毕业论文中要求字数是3万指的是字数还
  • 上海大学规定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遭
  • 研究生阶段个人总结
  • 读完硕士博士期间的收获和感悟
  • 硕士论文2万字够吗
  • 最新文章
  • 会计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摘要部分怎么写(
  • 2020山东滨城区“硕博计划”拟聘公示(
  • 西南民族大学修订规则加强博士研究生培
  • 硕士论文 字数要求
  • 硕博科研课题怎么选题如何确定论文研究
  • 王友年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 论文查重从百元涨至上千元 中国知网回
  • “两硕士论文雷同”失守学术研究的底线
  • 硕士学位论文查重多少钱?硕士学位论文
  • 完整论文--演示站
  • 研究生写的论文到底有多难?
  • MLIS等硕士毕业论文的图表参考文献格式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