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Strassberg Y. 和Goldenberg A. A. 等人则利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Lyapunov稳定性判据分析临场感系统的稳定性条件。Lawrence D. A. 针对稳定性和临场感特性在时延下的不协调,提出了“无源距离( passivity distance)”和“透明距离( transparency distance)”的概念,用以指导临场感系统的设计。 Leung G. M. H. 和Francis B. A. 等人利用基于“无源距离”和“透明距离”的综合评价法设计临场感系统的结构, 并利用H最优控制理论指导时延下临场感系统中控制器的设计。
1984年,Noyes G. 和Sheridan T. B. 设计了用于遥操作的第一个视觉预测显示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机械手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叠加在经时延后反馈的机械手视频图象上,仿真模型和操作者之间是实时交互,用以预测远处环境中机械手的运动。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操作性能。1986 年,Sheridan T. B. 又构造了实验系统用以验证视频预测显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视频预测显示的帮助下,任务完成时间减少50%。
1992 年, Kototu T.等人基于Bejczy A. K. 在1990 年提出的“幻影机器人”的思想上,给虚拟从手加入了力反馈。结果表明,增加了力反馈使得控制稳定,而且从手的运动比仅靠图形显示判断接触力时快了三倍。
1996 年,Morikawa H. 等人通过建立“虚拟引导模型”引入预测力反馈。2000 年,Itoh T. 等人对基于半自动任务导向虚拟工具,并具有运动和力标定的人- 机协作遥操作系统提出了新的控制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