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计算机漏洞,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修复已经变成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每个系统的管理员或者安全负责人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来修复漏洞加固系统,这项工作充满了挑战。一方面,对于如此数量庞大的漏洞,很难保证都能及时找到安全的补丁或者有效的修复措施。有些时候,非官方补丁的不稳定性反而会增加系统的风险。另外一方面,对于某些漏洞的修复可能需要系统的重新启动,对于那些对服务的连续性要求比较高的公司,这样的修复措施往往意味着较大的成本。如果针对目前数量庞大的漏洞全部进行统一的修复与处理,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不必要的。举例说明,如果某一家公司 A 使用的软件环境主要是授权软件,如windows 产品,那么这家公司的系统管理员应该更注意那些缓冲区溢出漏洞,因为相对于一般的开源软件,授权软件的源代码是非公开的,因此发现缓冲区溢出漏洞的概率相对较小,也就意味着这样的漏洞在系统中出现之后带来的危险性也更高。而如果另外一家公司 B 使用的主要是开源软件,那么 B 公司的安全管理员则更应该关注软件配置错误引发的漏洞,因为相对于授权软件来说,开源软件一般没有完善的帮助文档和售后服务,对开源软件进行安全配置的难度要大很多。综上所述,如果能对计算机漏洞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的类型和不同安全级别的漏洞采取分门别类的应急方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漏洞管理的效率,而且可以大大减低系统安全维护的成本。因此,关于漏洞自动化分类模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