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各国的航空航天学者是怎么选择SCI期刊的?赶紧围观,再不来看你就OUT了!
最近汤森路透公布了最新一期的SCI期刊影响因子,同时也给出了近三年各个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各个期刊的文章数。SCI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引用次数是国内评价研究人员的主要指标之一,作为好事者,我们也顺带统计了航空航天领域SCI期刊的一些情况,以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
为此,我们选择了本领域著名的10个期刊,分别从国家和研究机构层面进行比较。其中国家主要比较中国和美国,最开始也想把欧洲包含进去,但是欧洲国家太多还得做加法,于是放弃。研究机构则主要考虑国内各主要的航空宇航类高校。
选取期刊的原则:以飞行力学、航天动力学、导航制导与控制类期刊为主。国内学者还经常在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等期刊上发文。由于这些期刊通常会有不少空间科学的文章,航天动力学在这些期刊不具有排他性,故不进行此类期刊的统计。具体考虑的期刊分别为:
为了比较各期刊的国际化程度,我们(拍脑袋、没有任何依据的)定义期刊的国际化程度I=任一国文章数/总文章数。如果I小于0.5,即为国际化较好的期刊,相关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国际化程度较好的期刊,图中橙色或者蓝色都不至于占很大的比例。还可以看出,航空学报英文版、JAS的国际化程度一般,二者文章的贡献者主要分别来源于中国与美国的单位。其余期刊的国际化程度则相对较高。其中中国学者对AA、AST、JAE,GJAE期刊的贡献较大。而JGCD、JSR则更青睐美国的学者。笔者比较喜欢TAES期刊的比例,其中中国、美国、剩余国家的比例大致相当,实现了一个基本的平衡。此外,AIAA旗下的杂志,例如JGCD和JSR都是以美国的文章为主,对于国内的文章,存在着不低的拒稿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几类期刊里中国文章所占比例较其他SCI期刊低不少的现象。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各高校发文章的总量。北航的发文总量一骑绝尘,总数超过了500篇。在200-300区间有国防科大、西工大和哈工大,接下来是南航和北理工。由于我们所选择期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清华在数量上显得较少。此外,由于我们的期刊以飞行力学为主,哈工大在控制领域的优势在这幅图里也没有体现出来。
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各高校对于各个期刊的喜好程度。从绝对数量上看,清华的数量较为平均化;西工大以AA、AST、CJA和GJAE为主;国防科大以AA和GJAE为主;南航以AST、CJA和GJAE为主;哈工大以AA,AST为主;北航以AA,AST和CJA为主;北理工以AA、AST和JAS为主。特别的,北航的师生比较青睐CJA,而国防科大则更喜欢AA。此外,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相当可观数量的GJAE。这些喜好的形成,或许和研究生之间私下交流投稿心得具有一定关系,大家口口相传,于是在若干年后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趋势。
下面我们分析国内高校对特定期刊的贡献。为方便比较,我们把数据进行了归一化以研究其文章贡献百分率。注意JAS、CMDA以及清华的样本太小,这里我们不做分析。从图3可以看到,不同期刊具有不同的主要贡献单位。如果我们以80%为基本分界线,可以看到,这些高校基本上垄断了所有的航空航天类期刊。进一步针对特定的期刊,可以发现AA以北航、哈工大和国防科大的文章为主;而JGCD以北理工、北航和哈工大的学者投稿为主。国内高校贡献比较平均的期刊主要有TAES、JAE和JSR。和图4综合对比,所有高校在JSR的发文都比较惨淡,还未领会该期刊特点,因此样本尚不具有区分性。而对于TAES,国内高校的贡献虽然基本相当,但远低于其他未统计高校的数据。这是由于TAES还收录数量相当可观的电子类论文,这些论文以西电和成电的文章为主。此外,北航和哈工大还具有多点开花的特点,对很多期刊的贡献都排在前列。
虽然本文在所选取的十个期刊中,上述传统七所(航空)航天类高校的总体地位不可撼动,但是在其中某些期刊上,国内也有其余高校进入了榜单。例如,上交在JAE发表的文章数仅次于北航,位居第二;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也在某些期刊中位居榜单前列。另外,据笔者所知,近些年,某些综合或理工类高校以及某些研究所增设了(航空)航天类专业,这从侧面说明了航天整体行业发展的上升趋势,与国际大趋势吻合。而其中的一些高校对上述SCI期刊的贡献尚未体现出来,或许过几年能够初见端倪。
学术论文是研究人员的重要产出,经过多年的交流和积累,已经形成了一些隐形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国家、高校层面都存在。即使都是国际化的SCI期刊,其收录的文章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高校层面,各个高校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学术发表特征,会倾向于向某一个或者几个期刊投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者目前发表的成果在数目上已经形成一定量的规模,而所涉及的期刊主要还是以欧美为主,国内仅仅有航空学报支撑。这和国内学者每年发表的文章数量并不相称,因此有必要推广国内新兴的航天类国际期刊。例如由爱荷华大学Bong Wie教授、清华大学宝音贺西教授、中科院高扬研究员主编的Astrodynamics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目前已由斯普林格出版,请大家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