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篇SCI,是帮我的硕士导师翻译他写好的一篇中文文章,我挂第二。当时的学校,SCI论文相当的少,我的专业是焊接,整个焊接系的老师只有少数知道有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这个英文期刊。在接到任务的时候,我在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心情既激动又紧张,在之前,我可从来没有用英文写过科技文章。那篇文章,我花了2个礼拜的时间将之翻译好,其间借助了专业辞典、金山词霸、还有3份专业文献。写好之后,给英语比我好的本专业同学稍微扫了扫,也没怎么修改,就通过航空邮件寄到了英国MST。大概是经过了2个半月,收到了来自英国的邮件,是我的修改意见。当时那是相当的高兴了,第一次看到老外给我写信了(小地方的,没见过世面,哈哈)。记得那时候的老外编辑是非常的敬业(2002年),在打印稿上,用铅笔帮我将语法问题足以修改,感动(现在网上投稿后基本这一块自己把关了,可能最后发表的时候有些期刊的编辑会帮忙修改)。按照审稿意见,我和导师俩对每个问题逐一回答,修改了多长时间不记得了。然后邮寄修改稿,再就是录用。收到录用通知后,我和导师都非常高兴,要知道,这篇SCI是他和我两个人的处女作(我是他的第一个硕士,一年一个)。有了这篇文章之后,导师自己都变得很有信心了,每次做完一组实验,等我将数据整理好,他就会自己去仔细的分析,基本上等1个礼拜就会拿出一篇中文文章然我翻译(这里不要有歧义,不是每隔一个礼拜写一篇论文)。两年半的时间里,发了3篇SCI,其中2篇MST,1篇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博士选方向真的是很痛苦的事情。还好我在第一年下半年就选好了方向。暑假的时候把硕士其间的东西又再看了一篇,觉得还可以写一篇论文出来,然后立马动手,花了1个月的时间,先用中文写好,然后翻译。其间,给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都进行了沟通,没问题。然后,上届的师兄告诉我可以网投了,终于长见识了。这个要比以前的速度快多了,要知道邮寄英国来回要半个月。博士第一篇SCI论文投到了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大概2,3个月后录用的,06年初发表。06年初实际上发表了2篇文章,另一篇是当时学习软件,Materials Studio,很热门,模仿别人的论文作了点东西,做好之后觉得不能浪费,然后也写成了论文发表了(绝对不是抄袭)。这样之后,我对写论文比较有信心,只要有数据我就写,07年5篇,08年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