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据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 公布的信息统计称:全世界总共约有
面对如此数量繁多、汗牛充栋的学术期刊,想找到一本称心如意、两心相悦的期刊着实不容易。上次学霸君介绍了一本中国版 nature()
自 1914 年创刊至今,PNAS 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Proceedings/News)、学术评论 (Review)、学术论文 (Articles) 等,收录的文献涵盖医学、化学、生物、物理、大气科学、生态学和社会科学,最新发布的影响因子为9.58。
同样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刊的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血脉正统,编委阵容空前强大,由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担任主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蒲慕明担任常务副主编,薛其坤、高松、施一公、周忠和、逯高清、郭雷分别担任学科副主编。
薛其坤是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院士;
另外期刊编委会的 170 名国际知名科学家中近半数为国际编委,包括多名诺贝尔奖得主,这下被震慑到了吧。期刊范围涵盖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六大领域,由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是我国第一份英文版自然科学综述性学术期刊。
《国家科学评论》于 2014 年 3 月正式创刊,一年后就被 SCI 收录,其首个影响因子为 8.0,进入全球多学科综合类期刊前五名。
定位于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中外科学研究的重要成就,旨在展示世界前沿研究和热点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代表性成果,目前已被 Scopus、CSCD 等国内外多个重要数据库收录。
再来看看发文量,从 2014 年创刊迄今为止共发表 673 篇论文,每年 100 篇左右,2018 年达到最高为 173 篇,2019 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表 97 篇。
经 Web of Science 检索分析,杂志上国人学者的文章占比高达 68%,其次为美国学者,占比为 24%。
其中,排名前 10 位的主要发文单位,均为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相关重点实验室,包括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大等。
最值得称赞的是期刊的自引率仅为 0.9%,另外为人乐道的是审稿速度较快,周期一般为 2 个月左右。
单从影响因子上来看,中国科学院的《国家科学评论》(IF:13.222)已经超过美国科学院的 PNAS(IF:9.58)了,但《国家科学评论》作为双月刊,发文量远远少于 PNA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作为中国科技期刊中的旗舰期刊,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期刊要想不断扩展,更上一层楼,永远离不开高质量的投稿。
目前从高被引用文章来看,学霸君发现第一作者绝大部分属于百家姓的国人,引用范围很大程度在国内,而国际化的期刊,需从高被引数量、质量、覆盖范围、地域等指标上,真正达到国际一流综合刊物的境界。
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身体力行为国产 SCI 的发展添砖加瓦,毕竟影响因子已经超过 10 了,未来定会脚踏祥云,一骑红尘,各位看官还不行动起来。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