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以下简称AM),是工程与计算大学科、材料与化学大领域(包含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生物材料,纳米材料,光电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材料等等非常多的子学科,以及非常大量与材料相关的研究领域)的
要知道这前五里面还包括综述类期刊,以材料分类下的期刊排名为例:除去Nature Reviews Materials综述期刊,AM实则排第四。Nature子刊每年的发文量非常的少。
影响因子是怎么算的?举个例子:2016年和2017年在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在2018年的引用次数除以2016年和2017年发表文章的总数。
嗯,就是这个公式!让大学的教授、科研人员、博士生、研究生整天围着转。毕竟没有影响因子,博士生不敢谈毕业。影响因子和奖金、职称挂钩。没有影响因子,科研人员年底考核要凉凉。AM是坐着火箭上升的,从2009年的8.3,涨到了2018年的25.8。选对方向,投对期刊,真的很重要。
中国在AM上的发文量遥遥领先,接近美国、韩国、德国加起来之和了。AM好发吗?嗯,不好发。AM好发吗?相对去其他国家来说,中国已经是发文量最多的了,2016、2017年中国在AM上发了2062篇。占了AM期刊发文量的41%。
中科院发表了831篇,排在全球第一,美国能源部(DOE)、南洋理工大学与国立教育学院分列2、3名。中国占据前十名中的6席,分别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苏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
国内在AM上的发文,除了传统的985高校,这几所双非高校,值得注意。南京工业大学发文52篇,深圳大学47篇,香港科技大学41篇。AM的发文量是Nature指数的指标之一。
小编选取了2016,2017年AM上发表文章,在2018年度引用量排在前20的文章作为分析对象,看下来之后有以下关键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电化学分解水、电化学析氢、析氧、光催化、MOF、钙钛矿、纳米发电机、柔性传感器、柔性储能、锂电极、锂硫电池、黑磷。具体如下:
前20篇高引文章的通讯作者还有:四川大学孙旭平、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国、长春应化所汪尔康、北京大学占肖卫、中科大学谢毅、浙江大学钱国栋、中科院化学所郭玉国、南洋理工大学张华、南京理工宋继中、曾海波、吉林大学杨英威、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王中林、中南大学邓留、刘又年、北京大学郭少军、斯坦福大学崔屹、浙江大学王勇、金属所李峰等(其中加粗的为高分子相关方向)。
2、中科院发表了831篇,排在全球第一,美国能源部(DOE)、南洋理工大学与国立教育学院分列2、3名。中国占据前十名中的6席,分别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苏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
3、2016、2017年在AM上发文亮眼的高校还有:南京工业大学发文52篇,深圳大学47篇,香港科技大学41篇。
4、2018年AM高引用文章排第一的是“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前十中占三篇,大热点!化学所侯剑辉教授两篇雄踞第一、第二。新兴的、与高分子材料可以结合的热点还有柔性传感、柔性储能、MOF、黑磷等。
题外话:影响因子、被引次数对于初学者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学术工具,用于捕捉热点、前沿。小编听到过罗辑思维罗胖的一个提法,可能不一定正确,和大家分享“科学的改变可能不是量变引起质变,而是质变引起量变”。愿大家找寻能够引起量变的科学发现。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