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大四保研成功,却历经短暂迷失,无法找到科研方向;她博士阶段破釜沉舟,打开思想禁锢,毅然转换研究方向,攻克多个技术难题,发表多篇SCI论文。她,就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现为学校师资博士后的李小芳。
李小芳,中共党员。本科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物理专业,之后硕博连读,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交流访问一年,为联合培养博士;2015.09-2019.07,就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师资博士后。在研究生期间(硕博)共发表SCI论文32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SCI一区论文3篇,SCI二区论文7篇,个人影响因子累计为49.9,其中1篇为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封面论文,3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40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为73次。其科研成果获评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于2017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十二届学术十杰荣誉称号。(研究生学术十杰是中石大研究生在学术方面的最高荣誉称号,在研究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李小芳师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薛庆忠教授,作为薛庆忠教授第一个硕博连读的学生,她在大四成功保研后就一直在课题组工作。可是由于科研经验的不足,研究方向模拟难度大,导致她在最初的硕士两年期间并没有取得大的成果。看到同行的人在科研领域不断攻坚克难,自己却成果颇微。那时候的李小芳倍感压抑,甚至无法找到前进的方向。在薛庆忠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她破釜沉舟,决定博士阶段转换研究方向。而这个决定无疑意味着要放弃硕士阶段的所有成绩,一切从零开始。
博一的一年,李小芳日日担心自己无法毕业,于是一直逼着自己不断去看文献,搭建模型,调整实验参数。学校的实验室里,总可以看见她忙碌的身影——办公桌上总堆着无数的资料文献,电脑软件里时常有没来得及处理的模拟数据。来自学习和科研的双重压力并没有压垮李小芳,她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吸收着新知识,竭尽全力去填补自己在这一全新领域的空白。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3年的博士生涯中,她专攻于纳米材料在气体吸附和分离中的应用基础研究,解决了石墨烯稳定性,气体吸附性,气体吸附量等各个难题,为石墨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前提。此外,她还分别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等国际重要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SCI一区论文2篇,SCI二区论文6篇,作为合作作者发表SCI论文21篇,第一作者影响因子累计为40.3。
李小芳用丰硕的成果证明了她的选择没有错,方向的转变打开了她思想上的禁锢,让她在科研上的想法不断涌现,帮助她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在单分散氧化锌纳米颗粒薄膜/硅异质结的制备及其紫外光电性能方面上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级三等奖,在二维类石墨烯气体分离膜性能的理论模拟研究以及纳米流体力学中的界面效应及其应用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说起科研上的成功,李小芳对薛庆忠教授的指导和鼓励充满了感激。对于她而言,薛庆忠教授是她在人生岔路上重要的指路人。跨过那个重要的岔路口,我的前方才会更加明媚。
我一直相信人生总是会有起有落,既然自己已经经历过了人生的低谷,那么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如今的她博士毕业后,以师资博士后的身份继续留校从事科研工作。风雨之后终见彩虹,现在的李小芳也正朝着自己的目标扬帆起航!
素材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青春石大官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闻网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对小编的文章感兴趣,请关注"教育看潍坊",也感谢您的分享、收藏和评论。转发本文只作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创,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