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人必读(五):稿件评审那些事儿有这一篇就够了。解螺旋——中国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医生做科研就像减肥,目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过程却无比痛苦。我们通过解构科研规律、归纳文章套路,授医生以渔。用最优的效率,令你成为一位懂科研的临床医生。
SCI投稿是一段忐忑的路,投稿后的文章就是参加选秀的草根,在审稿人的多方打磨下,使其符合该期刊杂志的要求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明星,正式面见各位读者老爷。因而,为了避免自己论文被打入“冷宫”(退稿),那么关于稿件评审的这些事儿你就不可不知。
投稿后推荐阅读:Fisher精确检验!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审稿人。目前,同行评议是学术出版的通行办法。一般,杂志都会建立自己的审阅专家库,尤其是一些长期合作的专家,会成为某杂志某些领域的常用审稿人。可即便如此,依然无法保证所有的论文都能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因而大多数杂志都会要求作者推荐3-5名审稿人。
首先,审稿人最好是正在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其专业领域一定要和文章内容密切相关。其次,审稿人在过去的至少十年里发表过相关领域的文章,以确保审稿人对该领域内的最新进展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1)利用SCI、SSCI、A&HCI、ISTP检索和你研究相关的科学家,可考虑推荐大牛专家,但最好不要每个审稿人都是大牛。
2)建立审稿人库。选择参考文献中主要作者(有一定资历的第一作者以及通讯作者),再搜索这些作者的相关信息,确认他们仍然活跃在相关科研领域,并找到其最近的联系方式(一般指邮箱地址)。
4)询问比较熟识的一些专业人士,选择以前发表的类似文章的审稿人;也可推荐熟悉的人,但为了让审稿人客观对待文章,审稿期间不要联系熟悉的人为好。
5)交叉审稿,如果你的论文内容涵盖了不止一个领域,请确保在每一个领域都推荐有至少一名审稿人。
6)请避免推荐可能存在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的审稿人,比如从事相同研究领域相同研究方向的研究者、具有科研合作关系的相关人、现同事、具有较差人际关系的研究者、对某一研究领域具有偏见的人和经济利益相关人等。
7)最后,在论文提交系统的推荐审稿人相关网页,可能的话请尽量填写推荐理由(很多系统会留出推荐理由这一栏)。比如列出该审稿人的专业领域,表示符合稿件内容;或者指出该推荐审稿人是稿件参考文献中的文章作者。
SCI稿子投出后,便是漫长的让人等得焦灼的评审过程。有时,稿件总是处于“awaiting for editor assignment”,这就说明自己的稿子还没有被编辑临幸,此时可以发邮件询问下编辑什么时候接见下咱家文章,措辞要积极热情恳切,体现出你格外渴望对方的重视。一般,编辑会回信说“we will handle your manuscript as soon as possible”,这时该期刊的编辑就会记得你的文章,那么之前发邮件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为了不在空虚与担忧中度过漫长的审稿时间,可在文章送审一个月左右时,跟editor聊聊天询问下审稿意见等相关事宜。举个栗子:
通常SCI杂志会找3个左右的审稿人,此时若有审稿人将意见反馈给editor,就可尽早知道该审稿人的评审意见,而后以此来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修改以及思考如何答复审稿人即可。
想来每位SCI论文作者,在经历数以周记甚至数以月记得论文撰写后,最期待的就是能见到accept这个字样。然而好事多磨,在自己眼中近乎完美的论文,在审稿人的眼中似乎有些瑕疵(需要小修),有时甚至是歪瓜裂枣(需要大修)。那么面对审稿人下的“战书”(comments&judgements),以下几个大招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审稿人的“刁难”,赢得这场不见血光的战斗。
当然,在轻松搞定这些论文细节的修改后,同学们最最担心的就是审稿人会认为实验数据不够分,不足以支撑整个论文,要求补实验!比如:你丫怎么就用了一个细胞系,这个问题的说明起码要两个细胞系,快去补!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