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其他医学科目 > 临床营养学

20 缺硒与克山病--20.1 引言

时间:2009-06-26  来源:Med999网  作者:admin

20 缺硒与克山病

20.1 引言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此病在黑龙江克山县及其邻近县的农村暴发流行后,造成大批居民,特别是妇女的死亡之后,其他地区相继发现此病。由于病因不明,遂因地命名为克山病。本地称为羊毛疔、攻心翻及快当病。克山病在我国分布地区甚广,已确定存在克山病区的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内蒙、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和西藏等十四个省和自治区;在国外,除与我国吉林省病区接壤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部长白山东麓地区可能出现过克山病以外,目前尚无肯定证据证明其它国家中存在此病。克山病的心脏病理变化为心脏实质性的坏死,纤维化而致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形成急、慢性功能不全;临床上按心功能分为急型、慢型、亚急型和潜在型四型。克山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发病特点,并且主要发生在农业人口中,多发人群为断奶后学龄前儿童及生育期妇女。西南病区绝大部为儿童;克山病具有年度及季度高发的特征。据统计,北方11个克山病省区的急型、亚急型克山病最高年度发病率为万分之六。克山病的病死率在历史上达到85%以上,危害极大。近年来由于防治工作的改进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病及死亡人数都明显下降,全国有不少县社已连续多年控制了发病,急型病死率降至20%以下。

  克山病病因迄今未明,我国科研工作者对病因的解释约可区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因素两种学说。传染学说的主要依据认为克山病某些流行特点符合传染的流行规律,例如具有年度高发和季节多发的波浪性发病以及疑为人群免疫现象的小儿近年多发。在生物性因素方面,过去对细菌、寄生虫已进行过大量工作。目前,主张生物因素者多认为此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病毒传染。用组织培养法从云南的一名亚急型人血液中分离出一株CoxackieB4型病毒,与患者双份血清进行中和试验,效价呈四倍升高,接种乳鼠引起心肌坏死等病变,但由于分离出的毒株随分离材料及次数的不同而得出的型别亦异,又所分离出的CoxackieB4型毒株不仅在病区、非病区也有广泛散布,因此难于确定该毒株与克山病发病间的关系。

  近年来,非生物因素学说取得新的进展,微量元素硒和克山病的关系已经肯定。非生物病因学说的提出可溯自六十年代初期,当时于维汉根据临床观察得出克山病是一种与营养因子有关的心肌病。谢景奎、王凡等又提出了克山病病因的水土致病概念。王凡等从克山病病理形态学改变的一系列特点推断其基本病变不像是由生物性因素引起的,并且观察到生活于病区的病人心肌中常有新旧病变共存的现象,离开病区后新病变不再发生,说明病因长期存在于病区的自然环境中,并不随病人带走,因而从病理改变上为克山病的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学说提供了重要的论证。他们认为:病因存在于病区的土壤和水中,可能是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过多、不足或比例失调,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干扰心肌代谢而引起发病。近年他们认为克山病是多因素(硒、钼与维生素E缺乏及亚硝酸盐摄入)复合作用引起的地方性心肌病。

  克山病地区常伴有动物缺硒病。兽医工作者和本地医生早期就注意到克山病和幼畜白肌病在心脏病理改变和流行特点方面的某些相似,曾提出两者可能同属一种病的设想,随即开始预防上的尝试。1965年西安医学院在陕西合并用亚硒酸钠及维生素E,1969~1972年医科院克山病防治小分队在黑龙江单独用亚硒酸钠片进行预防观察,但由于发病率低,均未能得出肯定性的结论。1973年医科院克山病小分队根据病区居民血、发中硒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提出病区居民血硒及发硒均处于甚低的水平。1974~1975年小分队又在四川冕宁县克山病高发区使用亚硒酸钠片后,肯定了硒的预防效果;西安医学院于1975至1976年在陕西店头进行亚硒酸钠片的预防观察,亦取得显著的效果。地质学工作者通过病区外环境材料的分析,证实了从我国东北到西南形成一个作物硒缺乏带。这个带正好与克山病的分布一致。根据以上观察和实践结果,提出硒是克山病病区的水土因素。克山病的地方性硒缺乏学说并不排除生物因素手可能参预,只是认为克山病的基本发病因素是缺硒,因为克山病是地方病,而决定克山病的地方性因素是硒的缺乏,补充硒后确可预防克山病的发生。除去缺硒这一因素,就不存在克山病了。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4.5 膳食中碳水化物的来源
  • 3.3 脂类的生化代谢
  • 5.2 维生素A
  • 17 营养性贫血--17.1 缺铁性贫血
  • 27.5 肝功能衰竭与肝性脑病(肝昏迷)
  • 附录: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 42.2 食物成分表
  • 1.3 人体的能量平衡
  • 3.5 脂类的供给量
  • 2.6 蛋白质营养状况的评价
  • 3.1 脂类的种类和理化性质
  • 39.7 要素膳的适应证
  • 最新文章
  • 附录: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 42.5 用微型计算机进行膳食营养成分计
  • 42.4 调查方法的评述
  • 42.3 膳食调查的注意事项
  • 42.2 食物成分表
  • 42 膳食调查--42.1 膳食调查是营养调
  • 41.7 应激状态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6 救生条件下的营养保证
  • 41.5 噪声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4 有害物质与营养素的关系
  • 41.3 低气压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41.2 高气压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