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其他医学科目 > 放射诊断学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时间:2009-07-13  来源:Med999网  作者:admin

  胸膜分为两层,紧贴胸壁内面、纵隔和横膈的一层为壁层;包绕于肺表面并在叶间裂反褶的为脏层,两层之间为潜在的胸膜腔,为负压,以保持肺膨胀状态。正常时胸膜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正常胸膜极薄,一般不显影,仅在胸膜反折处或走行与X线方向平行时,才在x 线片上显示为薄层状或线状致密影。正位胸片上常于两侧第一、二肋骨下缘见到的线状伴随影,自两侧肋膈角上与胸壁内缘并行的线状影,及右肺中部水平叶间裂形成的横形线条影。另外,侧位片还可见自后上向前下方斜行线条状的斜裂影。

  五、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支气管在胸部平片上观察不满意,但在断层摄影和支气管造影时可清楚显示。

  气管由环状软骨开始,经颈部和上纵隔在正中面下行。长11~13cm,宽1.5~2.0,进入胸腔以后,气管稍偏向右,在第五或第六胸椎水平分成两个主支气管。气管分叉部下壁形成隆突,分叉角度为50~75o,吸气时角度略大。两侧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的角度不同,右侧为20~30o;左侧为30~45o

  支气管分支(图3-3A、B、C)

  右侧主支气管很象是气管的直接下伸部分,比左侧短,大约只为2.5cm。上叶的支气管自右主支气管的近端以接近水平方向向外上进入右上叶,然后分成三支:最上的称为尖支,向后的称为后支,向前的称为前支。其主支气管自上叶开口处继续下行成为中间段支气管。后者又分为中叶支和下叶支。中叶支分为外、内两支。在中叶支开口处的对面,为下叶背支的开口,再向下约1cm另有一支向下行,称为内基底支或心支。在内基底支开口下方1.5cm处,下叶支向前、外、后分为三个基底支。

  左主支气管位于肺动脉的下方,从气管分叉到左上支气管开口处约有5cm。左上叶支有两个分支;向上的一支又分为两支,一支向上向后称为尖后支;另一支向前称为前支。左上叶支向下的一个分支分布于叶,后又分为上舌支和下舌支。

  左下叶支气管分支与右侧相似,但左侧内基底支与前基底支合并为一支。

图3-3 支气管分支与肺段

1.上叶尖支 2.上叶后支3.上叶前支 4.中叶侧(外)支5.中叶内(下)支
6.下叶背支 7. 下叶内基底支8. 下叶前基底支 9.下叶外基底支10.下叶后基底支

  六、肺(图3-4)

  右肺有斜裂和水平袭,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侧位观右肺斜裂一般自第四胸椎水平面向前下斜行,在前肋膈角稍后处达横膈前部。斜裂之后方为下叶。水平裂后端起自斜袭中部,向前达肺前缘。其上方为上叶,下方为中叶。正位观肺叶是互相重迭的,右肺中叶在前、下叶在后,两者完全重迭。左肺有斜裂,分为上、下两叶,正位塥直互相重迭。

  肺小叶 每一肺段由许多小叶组成,肺小叶的直径约1cm,有一支小叶支气管及伴随的小叶动脉进入(图3-5)。小叶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间隔,称小叶间隔,其中有小叶静脉及淋巴管。每支小叶支气管分出3~5枝未梢细支气管,每支未梢细支气管所支配的范围称腺泡(呼吸小叶),其直径约为5mm大小,为肺部病理改变的X线基本单位。未梢细支气管继续分出呼吸细支气管,以后再分为肺泡管、肺泡囊,最后为肺泡。

A、成年人的肺从前面看的图解::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分上、下两叶 b、右侧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位置
c、左侧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位置

图3-4 正常肺部正位观          图3-4 正常肺部侧位观

图3-5 肺小叶及肺腺泡示意图

  肺段 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各有其单独的支气管,肺段间有肺段静脉及结缔组织隔开。从一段的实变可以看出肺段的形状为圆锥形或金字塔形。每一段的名称与相应的支气管一致(图3-6A),(3-6B)。

  肺组织由肺实质与肺间质组成。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和肺泡壁,肺泡内含大量空气,X线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透光区。肺间质是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囊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图3-7)。

  肺的各解剖结构的投影在X线上表现为肺野、肺门及肺纹理。

  (一)肺野(图3-8)

  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光影。为便于标明病变位置,人为地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各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

  (二)肺门

  肺门影(Hilar shadow)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所显示的纵横交错,互相重迭的影像。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图3-9)。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4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右肺门分上下两部:上部由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组成,其外缘由上肺静脉的下后干形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构成,其内侧有含气的中间段支气管衬托,轮廓清晰,正常成人宽度不超过15mm。上下部相交形成一较钝的夹角,称肺门角。左肺门主要由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上部为左肺动脉的浓密影,边缘光滑,呈半圆形,易被误认为肿块;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因左肺门血管解剖变异较大,且与心脏影相重叠,未能完全显示,所以不利于观察与测量。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第三节 颅脑CT诊断-放射诊断学
  • 第二节 X线诊断原则-放射诊断学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X线检查的基本
  • 第四节 胃肠道常见疾病-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肺部常见病-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骨与关节外伤-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急腹症-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学
  •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第一节
  • 第五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
  • 最新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X线检查的基本
  • 第二节 X线诊断原则-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X线防护-放射诊断学
  •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第一节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骨与关节外伤-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
  • 第六节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放射诊断
  • 第七节 颅脑常见病-放射诊断学
  • 第八节 副鼻窦炎及乳突炎-放射诊断学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