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其他医学科目 > 放射诊断学

第二节 正常心脏及大血管-放射诊断学

时间:2009-07-13  来源:Med999网  作者:admin

  心脏居胸腔中线偏左,各个心腔的位置大致是右心房居心脏的右侧,右心室位于前方,左心房居于后上部,左心室偏居左后。在心腔之上为大血管,包括上腔静脉及主动脉,构成上纵隔阴影。X线检查不仅应注意心脏形态,还应结合透视观察心脏、大血管搏动。

  一、四种体位上心脏大血管正常影象(图4-1)

  (一)后前位(Posteroanterior view ,简称PA)

  患者直立,前胸壁紧贴片匣,X线由后向前投照。摄片时吞钡。心右缘下段较圆,为右心房;上段为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的复合影,中年和老年人因主动脉硬化增宽,延长,该段可由升主动脉构成。深吸气时,心脏右下缘下方还可见小的三角形影,为下腔静脉。心左缘自上而下有三个比较隆凸的弧弓,依次为主动脉结,肺动脉段和左室。主动脉结为主动脉降部的起始段,随年龄增长而突出。肺动脉段亦称肺动脉干,由肺动脉总干构成,正常时凹平或微凸,其下方有左心耳参与。由于左室外突,肺动脉段显得比较凹陷,称为心腰。透视见左心室搏动与大血管相反,在心腰构成反向搏动点。心尖在第三弧的外下端,由左心室与右心室邻接部构成,正常时居横膈平面的附近。心脏各弧弓之间无明确之界限,应根据各弧的不同方向来识别。

  心胸比率(Cardiothoracic ratio)(图4-2)

  心胸比率=心脏横径/胸廓横径=T1+T2/XY

  图中XY为胸廓横径,通过右膈顶测量。T1及T2为左、右心缘最突点各向中线垂直线。T1+T2为心脏横径。

图4-1 后 前 位

图4-2 心胸比率

  心胸比率正常时不能大于0.5,但在肥胖人心脏横位,心胸比率可达0.52。心胸比率能粗略地反映心脏大小,还可用于同一病人在不同时期作两次检查时比较心脏的大小。

  (二)右前斜位(Rght anterior oblique view,简称RAO)(图4-3)

  患者直位,右前胸靠片匣,身体与片匣成45o~50o角。X线从患者左后投向右前,摄片时吞钡,前缘自上而下为升主动脉,肺动脉段,肺动脉圆锥,右室或左室视投照角度大小而定。肺动脉圆锥亦称右心室圆锥,是右心室接近肺动脉瓣的部分,亦即右心室漏斗部,心脏与前胸壁之间的倒置三角形透光区称心前间隙。后缘自上而下为左房,右房及下腔静脉,心脏与脊柱之间的透明区为心后间隙,食管为心后间隙内的主要结构,紧靠左房后方。正常时此段食管可有轻微压迹,但决无移位。

  食管下端及胃气泡偏居前方,为识别右前斜位的标志。

  (三)左前斜位(Left anterior oblique view,简称LAO)(图4-4)

图4-3 右 前 斜 位

图4-4 左前斜位

  患者直立,左前胸靠片匣,身体与片匣约成60o角,摄片时吞钡。X线从患者右后投向左前。前缘自上而下为升主动脉,右房及右室。后缘上为左房,下为左室。正常左室一般不与脊柱重迭或重迭不超过椎体的1/3,旋转角如在60o以上,则左室与脊柱阴影分开。室间沟为室间隔的下界,在透视下,让病人深吸气,可显示为浅压迹。心影上方的弓形密影是主动脉弓,向前上行为升主动脉,向后下行为降主动脉。主动脉弓的下方与心影之间的透明区称主动脉窗,其间有气管,支气管和肺动脉阴影。食管下端及胃泡偏居后部,为识别左前斜位的标志。

  (四)左侧位(Left lateral view)(图4-5)

  患者直立,左侧侧胸壁靠片匣,同时吞钡,X线从病人右侧投向左侧。心前缘全部为右室,后缘下部为左室,上部为左房。食管在左房平面有浅的压迹,无移位。心后缘最下段(即下腔静脉)与食管之间一透明间隙,左室增大时此间隙可消失。

图4-5 左侧位

  二、影响心脏及大血管外形的生理因素

  (一)年龄 婴儿左心发育不够,右心相对较大,故心脏为球形,位于中央,稍偏左。随着年龄增长,左心发育完全,心脏位置偏居左胸,3-8岁时才接近成人心脏形态。

  (二)体型 瘦长人胸部纵径长,心脏狭长,横膈低,心脏下缘可与膈面分离,称为悬垂心。矮胖者胸部纵径短,横膈高,心脏横位,心下缘与横膈接触面大。一般体形的心脏形状,介乎上述二型之间,称为斜位心。就心脏横径而论,横位心较大,悬垂心较小。

  (三)体位 卧位时膈肌升高,心脏横径较立位时增大。

  (四)呼吸运动 吸气时膈肌下降,心脏呈狭长形,横径减少;反之,呼气时膈肌上升,心脏横位,心横径加大。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第三节 颅脑CT诊断-放射诊断学
  • 第二节 X线诊断原则-放射诊断学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X线检查的基本
  • 第四节 胃肠道常见疾病-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肺部常见病-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骨与关节外伤-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急腹症-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学
  •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第一节
  • 第五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
  • 最新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X线检查的基本
  • 第二节 X线诊断原则-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X线防护-放射诊断学
  •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第一节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骨与关节外伤-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
  • 第六节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放射诊断
  • 第七节 颅脑常见病-放射诊断学
  • 第八节 副鼻窦炎及乳突炎-放射诊断学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