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其他医学科目 > 放射诊断学

第五章 消化系统X线--第一节 胃肠道检查方法

时间:2009-07-13  来源:Med999网  作者:admin

  (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Hypotonic Duodenography)

  应用胆碱能药物质财富常用654-2 20mg、肌肉注射),降低胃肠道的张力和蠕动,进行钡气双重造影。适用于检查胰腺、十二指肠病变,其检查价值可纠正常规造影时充盈不佳或肠壁收缩所致的假像。它能清楚显示乳头的情况。临床应用时可分插管法与无管法两种,前者系经鼻插入薄壁柔软的导管入胃,以后在导管内插入导丝,在透视下,利用手法与体位,将导管置放到十二指肠降部。以后抽出导丝,肌注低张药物,经导管注入适量地钡剂与气体,造成十二指肠充盈像与钡气双重对比像。后者系在胃肠造影时,十二指肠充盈后,注射低张药物,并服用产气的药物,利用体位的转动使十二指肠造成双对比影像、插管法能控制钡气含量,影像满意,但有插管的痛苦。无管法虽然钡气含量不易控制,但患者易于接受,注意体位的转动,亦能达到诊断要求。

  (三)小肠钡灌造影(Small Bowel Enema)

  小肠的特点是长,蜷伏在腹腔内,胃肠钡餐检查时,小肠相互重迭,且检查时间较长。小肠灌钡的方法就可解决了上述缺点。其方法是利用导管导丝,在透视下,将导管至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然后灌入大量的稀薄钡剂。流速为80-100ml/min,总量约500-800ml,灌至第6组小肠或回盲部后,再引入气体,作双重对比像。在透视下,分别摄取各段小肠的加压像,使重迭的肠袢分开,便于显示小肠病变。本法操作主动,不受幽门括约肌的影响,能在30min内查完全部小肠,缺点是插管有痛苦,故检查适应证限于疑有小肠出血、小肠肿瘤患者。

  (四)钡灌肠(Barium Enema)

  钡灌肠主要用于检查大肠。是诊断大肠病变的基本检查方法。

  1.造影前准备

  检查前三日应吃少渣饮食,检查前一日晚上可服缓泻剂,或检查当天早晨清洁灌肠。彻底排净大肠滞留的粪便。以免造成伪影。

  2. 检查步骤

  近年来钡灌肠的检查方法,已由一次性的直接双重气钡造影代替了传统方法的充盈像、粘膜像、继而再灌气造成双对比影像的作法。其优点是节省时间、用钡量明显减少,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具体步骤是:检查前先配制好双重造影用的硫酸钡,浓度为60-80-100%重量/体积(W/V)为宜。灌钡前先注射低张性药物,迅速取头低30o俯卧位,将硫酸钡经肛管注入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脾曲,再改换体位(右侧卧位)再注入气体,使钡剂直达升结肠。钡剂总量约200-300ml,空气总量约600-800ml ,撤除肛管,让患者翻转1-2次,按不同体位分别摄取各段结肠,均能获得良好的双对比影像。

  (五)胃肠道血管造影(Angiography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适用于胃肠道出血患者,经内窥镜检查、胃肠钡餐造影而无阳性发现者,疑有上消化道出血时,可作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疑有下消化道出血,则作选择性肠系膜下动脉造影。摄片要求有高压注射器与快速换片器,才能获得所需血管的动脉象、毛细血管像以及静脉像,从而显示血管发育异常和肿瘤的血管影像。

  造影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在透视监视下,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注入造影剂(常用60-76%泛影葡胺20-45ml ,快速连续摄片。如将导管插入主动脉一级分支的方法称为选择性动脉造影。如将导管放入第2-3级分支称为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其造影剂量可大为减少。如发现肿瘤或出血等病变,在造影后随即可行栓塞治疗。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第三节 颅脑CT诊断-放射诊断学
  • 第二节 X线诊断原则-放射诊断学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X线检查的基本
  • 第四节 胃肠道常见疾病-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肺部常见病-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骨与关节外伤-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急腹症-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学
  •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第一节
  • 第五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
  • 最新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X线检查的基本
  • 第二节 X线诊断原则-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X线防护-放射诊断学
  •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第一节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骨与关节外伤-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
  • 第六节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放射诊断
  • 第七节 颅脑常见病-放射诊断学
  • 第八节 副鼻窦炎及乳突炎-放射诊断学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