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发性肝瘤(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发生于肝细胞、肝内胆管细胞或二者混合的癌瘤,在我国的某些地区较常见,目前认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易导致癌变。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早期有明显症状,待至肿块出现,已到中晚期。近年来我国对肝癌的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对诊断肝癌有特殊价值的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αFP)测定已广为应用,从而为肝癌的普查与早期诊断奠定基础,进一步确诊有赖核素、B超,肝血管造影与CT等医学影像学手段。
(三)肝包虫病(Echinocioccosis of liver)(Hydatid disease of liver):又名肝棘球蚴囊病,是畜牧地区之常见病。病原为细粒棘球绦虫,狗为终宿主,羊和人为中间宿主。人误吞了虫卵,在人的十二指肠内卵化成幼虫,穿过肠壁入门静脉而至肝脏,多数停留在肝窦,形成窦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