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其他医学科目 > 放射诊断学

第五节 妇科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

时间:2009-07-11  来源:Med999网  作者:admin

  一、检查方法

  盆腔平片可发现生殖器官病变的异常钙化,如卵巢畸胎瘤的一半病例平片上可显示骨和牙影,内生殖器结核可有异常钙化。

  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是最常用的妇科X线检查法。经宫颈口注入碘油使子宫和输卵管内腔显影,观察子宫的位置、宫腔形态和输卵管是否通畅。常用于不育症患者和绝育手术后,也用检查其它子宫疾患。造影偶而可使不通的输卵管通畅,达到治疗目的。发热、月经期、急性炎症、严重出血及妊娠期禁用。

  造影时间以月经干净后5-10d最理想,过早子宫内膜尚有创面,有产生油栓的危险,太晚内膜增生,使某些病变不易显示。造影前排空大小便,取截石们,在无菌操作下将带有锥形塞的造影导管插入宫颈口,透视下徐徐注入40%碘化油5-10ml,见子宫和输卵管显影良好即可摄片。注射时压力不可过大,影像重迭时可转动体位或改变球管、床面位置。以利观察。必要时注药后15min摄片一张,着重观察输卵管及其繖端形态。24h后再摄片一张,观察碘油是否流入腹腔。

  正常表现:子宫呈倒三角形,边缘光滑,宫底直,偶可稍凹,宽约3.8cm。两侧边缘平直或略内凹,长约3.4cm。子宫腔下方与子宫颈管相通,宫颈管长约3cm,宽0.5cm,多呈梭形或圆柱形,边缘因粘膜皱臂而呈羽毛状或榈叶状、两侧对称。两侧输卵管从两侧子宫角发出,先向外行,而后向下行,呈纤细的线状影,迂曲而柔软。输卵管远端管腔渐粗、称壶腹部,宽约3-4mm。子宫角与输卵管连接处有括约肌,收缩时该处可现一狭条状透光区或呈一小三角形影。24h后碘油进入腹腔。多分布在膀胱子宫凹和子宫直肠凹内,表现为多数弧形条纹状影(图6-12)。

图6-12 正常子宫输卵管造影

  二、妇科常见疾病

  (一)先天性异常(Congenital anomaly)子宫输卵管是由两侧副中肾导管即米勒(Müller)氏管发育而成。两管的头端深化为两侧输卵管。其中部和尾端纵行合并,其中部和尾端纵行合并,间隔吸收,分别发育为子宫、宫颈及阴道上部。在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可形成各种先天性异常(图6-13)。造影可明确诊断。

图6-13 几种子宫先天性异常

A.单角子宫 B.双角子宫 C.双子宫 (1)伴阴道分隔 (2)不伴阴道分隔
D.分隔子宫 (1)不完全性 (2)完全性

  1.单角子宫(Uterus unicornis)一侧副中肾导管发育良好,另一侧未发育或发育不良。宫腔呈梭形,仅与一条输卵管相通。

  2.双角子宫(Uterus bicornis)两侧副中肾导管中段相当于宫体部分未融合,形成两个互成直角的宫腔与宫颈相连。

  3.双子宫(Uterus didelphys)两侧副中肾导管未融合而成。两个子宫均为梭形各与一输卵管相连,两个子宫颈共有一个阴道,阴道可有分隔或无分隔。

  4.分隔子宫(Uterus septus)两侧副中肾导管融合后其间隔未吸收或仅部分吸收,宫腔内有分隔将其分成两个腔(完全性分隔)或仅宫底部有分隔(不完全性分隔)。

  5.子宫发育不良(Hypoplasia uterus)子宫小,正常宫体与宫颈之比为2 :1而发育不良时为1 :1甚至1 :2,输卵管可不通。

  (二)慢性输卵管炎(Chronic salpingitis)常为双侧性,是不孕症的常见原因,常因性交、分娩或刮宫术将细菌带入体内,先引起急性炎症,未痊愈可转为慢性。急性期不作X线检查。

  造影时可见输卵管呈完全性或部分性梗阻,前者造影剂呈截然中断,断端可稍扩大,24h片盆腔内无造影剂弥散。繖部梗阻多有输卵管积水(Hydrosalpinx),表现为壶腹部带状或囊状影。碘油有时进入积水的卵管内表现为油珠状状聚,24h片见造影剂仍呈团状滞留于囊内。部分性梗阻,造影剂可有少部分排入盆腔,多数堆集于繖端。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第三节 颅脑CT诊断-放射诊断学
  • 第二节 X线诊断原则-放射诊断学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X线检查的基本
  • 第四节 胃肠道常见疾病-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肺部常见病-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骨与关节外伤-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急腹症-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学
  •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第一节
  • 第五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
  • 最新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X线检查的基本
  • 第二节 X线诊断原则-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X线防护-放射诊断学
  •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第一节
  •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放射诊断学
  • 第四节 骨与关节外伤-放射诊断学
  • 第五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
  • 第六节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放射诊断
  • 第七节 颅脑常见病-放射诊断学
  • 第八节 副鼻窦炎及乳突炎-放射诊断学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