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应激时机体的机能变化
一、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前文已经提到,在应激时,主要因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所引起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外周总阻力增高以及血液的重分布等变化,有利于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保证心、脑和骨骼肌的血液供应(图8-5)。因而有十分重要的防御代偿意义。但同时也有使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缺血缺氧、心肌耗氧量增多等不利影响,而且当应激原的作用特别强烈和/或持久时,还可引起休克(参阅第十二章休克)。
此外,在人类应激特别是情绪性应激时,可发生心律失常,这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肌细胞的钙内流增加有关。因为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可使心肌细胞膜电位负值变小,钠离子快通道失活。此时,心肌的去极化只好依赖于钙离子慢通道,其结果是使快反应细胞变成慢反应心肌细胞,不应期相应延长。传导延缓。因此容易产生兴奋的折返而发生心律失常。
应激也可引起心肌坏死,其机制可能是①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肌相对缺血;②应激时醛固酮分泌增多,钾的排出增多可引起心肌细胞内缺钾,从而促使心肌细胞坏死;③应激时心肌小血管内可有血小板聚集物出现,从而可以阻塞血管。血小板聚集物的出现与儿茶酚胺的作用有关。
二、消化道的变化
应激时,有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者较为常见,但各种应激原所致的消化并不一致。引人注目的是由应激引起消化道溃疡,称为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经内窥镜检查发现,烧伤、严重创伤和败血症病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高达80~100%。
图8-5 应激反应时循环系统的变化
与慢性经过的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不同,应激性溃疡是一种急性溃疡,在病理解剖学上,应激性溃疡主要是胃和/或十二指肠的粘膜缺损,可以严重在严重的应激原作用以后数小时内就出现。粘膜缺损或则表现为多发性糜烂(仅仅到达粘膜肌层的表浅损害)。或则表现为单个的或多发性的溃疡(深达粘膜肌层之下的损害)。溃疡的直径可达20mm。溃汤周围无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或纤维化可见。如果病人存活,应激性溃疡可在数天之内愈合。而且不留疤痕。由于溃汤不侵及肌层。因而在临床上也很少引起疼痛。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出血可轻可重,常表现为呕血或黑粪出血严重时可致死。由于溃疡浅表,因而胃或十二脂肠穿孔极为罕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