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医书 > 基础医学 > 病理生理学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时间:2010-04-23  来源:医家园  作者:病理生理学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发热是不是防御反应,是否有利于传染病康复?至今资料和观点矛盾。现把正反两类资料摘要对照如下表:

  不难看出,上列双方资料相互矛盾。故目前对发热的生物学意义,未能做一般结论。只能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和判断。自临床广泛使用解热药以来,除个别外,未见对普通传染病的病情或终局产生明显影响。一般既不使病情恶化,又未能促进传染病康复。虽然发热疗法曾用于治疗淋菌性尿道炎和神经梅素等,有一定效果。但这些疾病本身并无发热。故不能据此判断发热能促进传染病康复。另外许多无菌性炎症性发热,则谈不上想象中的好处。全身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热促进免疫反应必然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提高抵抗力

降低抵抗力

1.体温升高提高传染生存率
  • 蜥蜴或金鱼感染嗜水性产气单胞菌,体温升高者生存率较高。
  • 过热动物感染炭疽杆菌、痢疾杆菌和霍乱弧菌,比常温延缓死亡或提高生存率。
  • 发热提高动物对痢疾中毒的抵抗力,延缓中毒死亡或提高生存率。

    2.体温升高增强某些防御反应

  • 激活白细胞吞噬活力,促进白细胞游走,有利于消灭局部细菌。
  • 促进干扰素的产生,有抗病毒、抗细菌和抗癌效应。
  • 有利于T淋巴细胞增殖和增加抗体产生
  • IL-1引起的低铁血症不利细菌生长,发热对此有协同作用
1.体温升高降低传染生存率。
  • 大鼠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冷却视前区致发热增高1℃,使生存率由77%降至0%
  • 常温小鼠能忍受的破伤风芽胞感染剂量,可使发热小鼠感染致死。
  • 发热或过热提高动物对细菌内毒素的毒血症敏感性,显著降低半致死量。提高中毒死亡率

    2.体温升高抑制某些防御反应

    (1)明显降低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

    (2)抑制IL-1的释放,从而抑制IL-1引  起的免疫反应

    (3)使血中补体和细菌凝集素减少甚至消失

    (4)使家兔伤寒被动免疫的抗体效价下降,抗体消耗加快

  一般认为发热>40.5℃对病体有不良效应,包括脱水、谵妄,心肺负荷增加,负营养平衡等。至于中度发热对病体的利弊如何?尤其是在哺乳类动物和人体,还必须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特别要把发热和非发热因素严格区分开,才能得出精确的答案。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内
  •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四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病理生理学的指导思
  •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 第二节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 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 [附]:高血压
  •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 最新文章
  •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内
  •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
  •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病理生理学的指导思
  • 第四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 第三节 发病学概论
  • 第四节 疾病时的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
  • 第五节 疾病的转归
  • 第三章 缺氧--第一节 缺氧的概念
  •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