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血浆Na+、K+浓度的调节。当失血等原因使血容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时,肾入球小动脉管壁的牵张感受器就因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和血容量减少而受到剌激,近球细胞的肾素分泌乃增多。同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也相应减少,流经致密斑的Na+亦因而减少,这也可使近球细胞的肾素分泌增多。(另一种完全相反的见解是,远曲小管起始部分肾小管液Na+浓度的增加,可剌激致密斑而使近球细胞分泌肾素增多。目前这两种看法尚未能统一。)肾素增多后,血管紧张素Ⅰ、Ⅱ、Ⅲ便相继增多,血管紧张素Ⅱ和Ⅲ都能剌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增多。
此外,近球细胞处的小动脉管内有交感神经末梢支配,肾交感神经兴奋时能使肾素的释放量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也可直接剌激近球细胞,使肾素释放增加。
图5-2 醛固酮分泌的调节及其作用示意图
血浆K+浓度升高或Na+浓度降低,可直接剌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醛固酮分泌增多;反之,当血浆K+浓度降低或Na+浓度升高时,醛固酮的分泌减少。
四、“第三因子”的作用
有人在用狗作的实验中观察到,当细胞外液容量增加时,血浆中出现一种抑制肾小管重吸收Na+从而导致尿钠排出增多的性质未明的物质,称为“称钠激素”(natriuretic hormone)或“第三因子”。但这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阐明。有些资料也未能证实这种物质的存在。
五、心房利钠因子的作用
80年代初以来,哺乳动物心房中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的发现和随后一系列的研究,为人们理解体液容量和血压的调节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也是医学和生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进展。ANF后来也被称为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ANP)因为已经证明它是一种多肽。
ANP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其中也包括人的心房肌细胞的细胞浆中。ANP已经分离提纯,并且已能人工合成,其氨基酸序列亦已确定。从动物心房肌获得的这类多肽称为心钠素(cardionatrin)或心房肽(atriopeptin)而从人类心房肌所得者称为人心房利钠多肽(human 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hANP)而ANP 则是它们的通称。
动物实验证明,急性的血容量增加可使ANP释放入血,从而引起强大的利钠和利尿作用。血容量增加可能是通过增高右心房压力,牵张心房肌而使ANP释放的。反之,限制钠、水摄入或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则能减少ANP的释放。
已经证明,一些动物的动脉、肾、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等有ANP的特异受体,ANP是通过这些受体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鸟苷酸环化酶,以细胞内的环鸟苷酸(cGMP)作为第二信使而发挥其效应的。
ANP对水、电解质代谢有如下的重要影响:
(一)强大的利钠、利尿作用 其机制在于抑制肾髓质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ANP也可能通过改变肾内血流分布、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而发挥利钠、利尿的作用。
(二)拮抗肾素一醛固酮系统的作用 实验证明,ANP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分泌醛固酮;体内试验又证明ANP能使血浆肾素活性下降,有人认为ANP可能直接抑制近球细胞分泌肾素。
(三)ANP能显著减轻失水或失血后血浆中ADH水平增高的程度 ANP及其与肾素—醛固酮系统以及ADH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精密地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起着重要作用。ANP还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