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科技|生活

怎样做好口头表述?

时间:2010-09-01  来源:戴世强的博客   作者:戴世强

     这里所说的口头表述指的是关于学术问题的演讲或陈述(包括上课),昨天的博文里谈到了此点。我一直认为,学术成果的表述技巧是科研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口头陈述技巧不可或缺;而对教学来说,教师必须善于口头表述。因此,口头表述对于捧住我们的“饭碗”(职业)极为重要。本文主要说说学术成果的口头表述。

    常见的学术性口头表述有: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学术会议口头报告;seminar专题报告;项目申请答辩;教学科研职场的求职答辩等等。这些口头表述的要求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

——听众通常是同行,但只有少数情况下是小同行,多数情况下是大同行;有时甚至有非同行听众(如人才计划项目申报答辩中的人事干部);

——听众通常不追求细节,要求略知大概;听众越多,情况越是如此;

——听众一般较为专注,有时非常挑剔;

——报告时间一般有严格限制,最长不过是一小时左右,最短可能是三五分钟。 

因此,对学术报告的基本要求是:

——必须深入浅出,鲜明生动,使得多数听众听得懂;

——必须详略有致,突出重点,做overview性的描述;

——必须言之有据,清晰准确,使听众感到无懈可击;

——必须言简意赅,抓大放小,严格把握时间,免得意犹未尽而被赶下台。

 应当避免的短处是:

——讲述过于艰深,堆砌专业术语,把听众搞得一头雾水;最可恶的是卖弄才情,把简单问题搞得云里雾里,复杂异常。所以我很欣赏武际可教授的话:“由浅入深最困难,由浅入浅或者由深入深情有可原(本事不足),由深入浅最可恨”(大意);

——纠缠于细节,尤其是过细地讲述数学公式的推导,听来让人昏昏欲睡;

——脉络不清,概念含糊,演绎粗疏,无法令人信服;

——言辞罗嗦,讲述拖沓,言不及义,布局不当,头重脚轻。

 做好报告的基本要领是:

1. 应精心准备。吃透要讲述的内容,理清头绪,写出提纲,分配好各部分的讲述时间,制作最精良的PPT稿;

2. 应提纲挈领。着重讲述:研究背景,立题动机,主要概念,关键问题,基本思路,主要方法,重要结果,创新之处,研究展望等等;

3. 应通俗易懂。顾及最基本的听众,用最浅显的语言讲清复杂的大道理,使得大同行大致能听明白;

4. 应言简意赅。充分控制好报告用时,用词精当,决不拖泥带水;

5. 应反复演练。通常称之为“预答辩”,让资深老师、同学好友事先品头论足,指出可改进之处,同时,个人还得多次排练(没有听众或者只有自己的配偶扮演“听众”);

6. 应洋溢激情。精神饱满地面向听众(不要尽给听众看你的后脑勺子或者自己的眼睛死盯住讲稿),充满自信地演绎要讲述的内容,透射出对你所研究的问题的热爱和激情,洋溢对所取得的成果的喜悦之情。这一点不易做到,却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学术报告有一个中心环节——制作好PPT报告稿,其中的主要注意点是:

·实现上述基本要求;

·形式完美,可看性强;

·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最好配有动画);

·篇幅适中,留有附录;平均每半分钟讲一个片子,在“谢谢”之后备一些描述详情的片子,用于答辩;

·字体适宜,色彩鲜明;一般要求每个片子的字数在40字以内,字体尽可能不小于28号;可以有一些不准备细讲的片子(如已有研究成果目录),用于“拉洋片”;尽可能做到版式清晰多变,忌用蝇头小字和蓝底红字、白底黄字之类“模糊版式”。 

当然,还有一些技巧,无法一一细说。比如说,人才计划答辩,应事先弄来汇报提纲和打分表,按要求来设计报告,就会有较大的胜算;为节省表述时间,让有些片子一闪而过(例如,已有规定的汇报提纲,预定“拉洋片”的部分等)。 

近年来,经常做一些学术报告,每年要听上百个各类答辩,上面的简要描述是本人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当然,每个人必须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学会做报告的最好途径是不断做报告。 

写于2009年7月30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00193.html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人体自救九大奇招:时刻检查心脏健康的
  • 从书写字迹看性格的不同
  • 吃鸡蛋5大误区
  • 专家建议七种食物必须吃
  • 美报:年轻科学家,去中国吧!
  • 最实用的5个刷牙诀窍
  • 夏日午休4个误区:午饭后不要立刻睡
  • 英国媒体评出全球29项最新环保科学技术
  • 揭密5种睡姿与疾病的神秘关系
  • 专家称女性用电脑过度易致电脑脸
  • 研究表明在幼儿园学到更多知识孩子长大
  • 两眼间距决定是否漂亮 女性最完美面孔
  • 最新文章
  • 人工智能识别健康和发病土壤
  • 科学家找到消除成瘾记忆的“橡皮擦”
  • 模型预测哪些儿童有肥胖风险
  • 青蛙是怎么变绿的
  • 科学家揭示随机光场中涡旋导致相干性退
  • 研究揭示造山型金矿流体来源和演化
  • 伊辛模型研究自旋玻璃获进展
  • 首例新冠母婴传播被证实
  • 压力升高促使二维钙钛矿发光性能提升
  • 海龟惊世航海壮举依赖粗糙的天然“地图
  • 木质文物保存状态可实现无损评估
  • 科学家研究证实每晚睡6-7小时可预防痴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