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科技|生活

星系间相互作用对星系结构形成研究获进展

时间:2018-10-25  来源:本站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吴许芬与教授孔旭合作的星系间相互作用对星系结构形成的数值计算研究取得新进展。该项目数值计算了盘状星系与矮星系通过偏心碰撞产生星系外环结构,分析了盘状星系的核球-盘质量比(英文缩写B/D)对星系外环结构的影响,发现B/D值越小的盘星系,碰撞后形成的外环结构越强。8月30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体物理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上(ApJ, 864, 72),该研究同时被美国天文学会AAS Nova Journals Digest栏目推荐介绍。 环星系是具有明亮环结构的星系,环的成分是气体和恒星。从形态上,环星系可分为无核球的空环星系、带核球的环星系及多结不连续的环星系(图1)。环星系的形成理论包括星系棒旋驱动的Lindblad共振、对邻近气体丰富的星系的吸积、星系的并合以及盘星系与其伴星系的近距离交会等。其中,盘星系与其伴星系的碰撞是形成环星系的重要机制,能直接解释多种形态的环星系形成过程,特别是偏心碰撞能解释带核球且不对称的环星系的形成。该工作研究的是盘星系与其伴星系偏心次碰撞,即盘星系与伴星系质量相差一个量级(质量比10:1),伴星系与盘星系的盘面带夹角碰撞,伴星系穿越盘面但不经过盘星系正中心。盘星系的两个主要成分是星系盘(质量为B)和核球(质量为D),B/D比值和星系的形成历史密切相关。但是,此前天文学家尚未系统地研究盘星系B/D比值与碰撞环星系的形态之间的关系。该工作主要针对盘星系具有不同的B/D值与碰撞之后产生的环结构强度之间的关系,做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盘星系作为环星系的前身星系,其B/D值越小,碰撞之后形成的环结构越强。 该工作偏重于一般性的理论研究,其结果的一个应用是,可用于解释最近观测到的一个碰撞环星系SDSS J1634+2049的形成,包括环结构的质量和传播距离、伴星系的投影位置及星系间的线视方向相对速度,以及该星系核区的结构特征。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大2017级硕士研究生陈广文,与吴许芬同为共同通讯作者,主要参与人包括陈广文的导师孔旭,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博士刘文娟(中国科大2016届博士毕业生),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副教授Hongsheng Zhao(中国科大1983级校友)。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百人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等的支持。(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847/1538-4357/aad4b2 图1:不同形态的环星系。左:无核球的空环星系(II Zw 28);中:带核球且不对称的环星系(AM 0644-741);右:多结不连续的环星系(Cartwheel Galaxy)。图片来源:Hubble Space Telescope。 图2:星系间的偏心碰撞产生碰撞环星系的外环结构传播到前身星系特征尺度5倍位置(5h),环星系的盘面投影面密度图。其中h用于表示盘的径向特征长度,5h是星系的外部区域,图中颜色越红密度越大,颜色越蓝密度越小。前身星系的核球-盘质量比(B/D)越小,产生的环结构越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如何用 EndNote 编辑适合投稿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用 EndNote 编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发表与写作
如何进行医学论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量SCI论文图片?
如何获取制作高质
虚拟现实、云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教育有啥不一样?
虚拟现实、云技术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因毕业论文“高大上”
代写论文被发现 竟
如何使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
如何使用Endnote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汇总
SCI医学论文写作及
“你的论文充斥着垃圾”:英文科研论文写作逆袭之路
“你的论文充斥着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
  • 人体自救九大奇招:时刻检查心脏健康的
  • 从书写字迹看性格的不同
  • 吃鸡蛋5大误区
  • 专家建议七种食物必须吃
  • 美报:年轻科学家,去中国吧!
  • 最实用的5个刷牙诀窍
  • 夏日午休4个误区:午饭后不要立刻睡
  • 英国媒体评出全球29项最新环保科学技术
  • 揭密5种睡姿与疾病的神秘关系
  • 专家称女性用电脑过度易致电脑脸
  • 研究表明在幼儿园学到更多知识孩子长大
  • 两眼间距决定是否漂亮 女性最完美面孔
  • 最新文章
  • 人工智能识别健康和发病土壤
  • 科学家找到消除成瘾记忆的“橡皮擦”
  • 模型预测哪些儿童有肥胖风险
  • 青蛙是怎么变绿的
  • 科学家揭示随机光场中涡旋导致相干性退
  • 研究揭示造山型金矿流体来源和演化
  • 伊辛模型研究自旋玻璃获进展
  • 首例新冠母婴传播被证实
  • 压力升高促使二维钙钛矿发光性能提升
  • 海龟惊世航海壮举依赖粗糙的天然“地图
  • 木质文物保存状态可实现无损评估
  • 科学家研究证实每晚睡6-7小时可预防痴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