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高山树线变化驱动机制研究的重要理论进展,揭示出局域尺度上气候和非气候因子如何驱动大空间尺度树线格局,从种内关系视角解释树线变化的空间差异,量化生物因子对树线变化的影响,并解释了树线变化对气候变暖的滞后效应。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期刊《生物地理学杂志》(Journal of Biogeography)。
据梁尔源介绍,喜马拉雅山区植被垂直带和树线变化速率一直备受生态学领域关注。约200年前,德国地理学家和博物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就首次描述喜马拉雅山区的植被垂直带,但多年来,科学界对该地区植被垂直带高山树线变化了解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