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我们已经知道:该系统包括的亚基(蛋白)种类、不同Type I R-M系统特异识别的靶标DNA序列、Type I R-M系统存在的组装方式、以及噬菌体编码蛋白可抑制该系统的活性等等。
但是,在分子甚至原子水平上,仍然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答,包括:不同亚基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并组装成有特定功能的复合物?Type I R-M系统是否以及如何通过构象变化来精确调控不同的酶活性?Type I R-M动态构象变化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噬菌体蛋白抑制Type I R-M系统酶活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则必须了解Type I R-M系统在不同构象状态及组装方式下的结构信息。
多年来,高璞一直致力于揭示Type I R-M系统的组装、催化和调控机制。2011年,他在攻读博士期间,就解析了该系统DNA识别亚基的晶体结构。2017年,他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梁栋材院士课题组合作,解析了该系统甲基化酶复合物在不结合靶标DNA状态下的晶体结构。而此次的最新成果,则是他们团队与章新政课题组合作,解析了该系统多个生理状态下的冷冻电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