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7: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小于80fl,平均红细胞血蛋白量(MCH)小于26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0.31。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特殊改变。
2.骨髓象
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红细胞均较小,胞浆量少,边缘不规则,染色偏蓝,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异常。
3.铁代谢的检查
(1)血清铁蛋白(SF):SF值可较灵敏地反应体内贮铁情况。其放射免疫法测定值低于12 μg/L提示缺铁。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红细胞内缺铁时原卟啉不能完全与铁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减少又反馈性地使原卟啉合成增多,因此未被利用的原卟啉在红细胞内堆积,使FEP值增高。
(3)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缺铁性贫血时SI降低,TIBC增高及TS降低。SI小于9.0~10.7μmol/L(50~60μg/dl)有意义。TIBC大于62.7mol/L(350μg/dl)及TS小于15%意义。
(4)骨髓可染铁:骨髓涂片用普鲁士蓝染色镜检,缺铁时细胞外铁粒减少,铁粒幼细胞数亦可减少(小于15%),是反映体内贮存铁的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考点5: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的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婴幼儿发病率高,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者。小儿缺铁的常见原因包括:
1.先天储铁不足
母乳中铁的吸收率高达50%,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每日约4mg,足够足月儿生后4~5月之需。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入量不足
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
3.生长育快
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5个月时和1岁时体重分别为初生时的2倍和3倍;早产儿体重增加更快,随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很易缺铁。
4.铁吸收障碍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增加铁的排泄。
5.铁的丢失过多
正常婴儿每天排出铁相对比成人多,以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能因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量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 ml。每失血1ml损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可致缺铁。此外,肠息肉,美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所致失血也是导致缺铁的常见病因。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