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2:念珠菌阴道炎; 1.病因 80%~90%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10%~20%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酸性环境适宜假丝酵母菌的生长。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才出现症状。常见发病诱因有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 2.传染方式 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或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3.临床特征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异常痛苦,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若为外阴炎,妇科检查外阴可见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若为阴道炎,阴道粘膜可见水肿、红斑,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上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粘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 4.诊断依据 典型病例不难诊断。若在分泌物中找到白假丝酵母菌即可确诊。此外,可用革兰染色检查。若有症状而多次湿片检查为阴性,或为顽固病例,为确诊是否为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可采用培养法。pH值测定具有重要鉴别意义,若pH<4.5可能为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若pH>4.5,并且涂片中有多量白细胞,可能存在混合感染。 5.治疗:消除诱因,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1)消除诱因:若有糖尿病应给予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 (2)局部用药 可选用下列药物放于阴道内:咪康唑栓剂,每晚1粒(200mg),连用7日;或每晚l粒(400mg),连用3日。克霉唑栓剂,每晚1粒(150mg),塞入阴道深部,连用7日,或每日早,晚各1粒(150mg),连用3日;或1粒(500mg),单次用药。制霉菌素栓剂,每晚l粒(10万U),连用10~14日。 (3)全身用药:对不能耐受局部用药者、未婚妇女及不愿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药物。常用药物:氟康唑150mg,顿服;也可选用伊曲康唑每次200mg,每日1次,连用3~5日;或采用1日疗法,每日口服400mg,分2次服用。
☆☆☆☆☆考点1:滴虫阴道炎; 1.病因 由阴道毛滴虫引起。滴虫呈梨形,一般只有滋养体而无包囊期,pH值在5以下或7.5以上环境中不生长,而滴虫阴道炎患者阴道pH值在5.1~5.4。 2.传染方式 (1)直接传染:可经性交传染。 (2)间接传染: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厕所、衣物、器械及敷料等途径传染。 3.临床特征 初期无症状。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若合并尿道感染,可有尿频、尿痛,有时可见血尿。阴道毛滴虫能吞噬精子,并能阻碍乳酸生成,影响精子在阴道内存活,可致不孕。检查见阴道粘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宫颈甚至有出血斑点,形成“草莓样”宫颈,后穹隆有多量白带,呈灰黄色、黄白色稀薄液体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状。带虫者阴道粘膜无异常改变。 4.诊断依据 典型病例容易诊断,若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最简便的方法是生理盐水悬滴法,对可疑患者,若多次悬滴法未能发现滴虫时,可送培养。取分泌物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阴道灌洗或局部用药,取分泌物时窥器不涂润滑剂,分泌物取出后应及时送检并注意保暖,否则滴虫活动力减弱,造成辨认困难。 5.治疗及治愈标准 因滴虫阴道炎可同时有尿道、尿道旁腺、前庭大腺滴虫感染,治愈此病,需全身用药,主要治疗药物为甲硝唑。 (1)全身用药:初次治疗可选择甲硝唑2g,单次口服;或甲硝唑400mg,每日2~3次,连服7日。用药期间及用药后24小时内不宜哺乳。 (2)局部用药:不能耐受口服药物或不适宜全身用药者,可选择阴道局部用药。单独局部用药疗效不如全身用药。甲硝唑阴道泡腾片200mg,每晚1次,连用7日。 (3)性伴侣的治疗:滴虫阴道炎主要由性行为传播,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交。 (4)治愈标准:治疗后检查滴虫阴性时,仍应每次月经后复查白带,若经3次检查均为阴性,方可称为治愈。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