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2: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 根据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群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种划分的依据偏重于精神病理学。常见类型有: 1.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临床表现早期类似“神经衰弱”,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疏懒和情感淡漠,无明显幻觉妄想,治疗效果较差。 2.青春型: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多在2周内达到高峰。情感改变突出,主要症状表现为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扮弄鬼脸,傻笑;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思维破裂;行为幼稚、愚蠢,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及本能(性欲、食欲)意向亢进;也有意向倒错的表现;可见零乱的幻觉或妄想。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欠佳。 3.紧张型:以明显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紧张性木僵可与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以木僵状态多见。病人言语及行为动作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可表现出运动缓慢、少语少动,或是严重的抑制,如固定于某个姿势、不言不语、不饮不食、甚至木僵状态。目前较以前明显减少。 4.偏执型:最常见,起病较缓慢,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后,以对象渐趋泛化、内容日益荒谬的妄想为主要表现,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人格改变和精神衰退较少见。 5.其他类型:如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以及残留型等。“未分化型”,表明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具备一种以上亚型的特点,但没有明显的分组特征;“衰退型”,指部分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期多在3年以上,但最近1年以阴性症状为主,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成为精神残疾;“残留型”,指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过去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至少2年一直未完全缓解。目前病情虽有好转,但残留个别阳性症状或个别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指部分病人症状部分控制或病情基本稳定后,出现抑郁症状。 Crow根据前人与自己的研究,提出精神分裂症生物异质性的观点,精神分裂症按阳性、阴性症状群进行分型。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贫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工型精神分裂症(阳性精神分裂症)以阳性症状为特征,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良好,无认知功能改变,预后良好,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功能亢进;Ⅱ型精神分裂症(阴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差,伴有认知功能改变,预后差,脑细胞丧失退化(额叶萎缩),多巴胺功能没有特别变化。
☆☆☆☆☆考点4: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原则; 1.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 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类: (1)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甲硫哒嗪等。 (2)丁酰苯类: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等。 (3)二苯氧氮平类:氯氮平。 (4)苯酰胺类:舒必利。 (5)硫杂蒽类:泰尔登、三氟噻吨、氯噻吨等。 (6)长效制剂:口服长效制剂为五氟利多;注射用长效制剂有氟奋乃静癸酸酯、氟哌啶醇癸酸酯、哌普嗪棕榈酸酯等。 2.用药原则 (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 (2)明确诊断应及早开始用药。 (3)开始时以小剂量给药,逐渐加至治疗剂量,一般急性治疗为期2个月,然后缓慢减量维持。 (4)维持治疗对于减少复发或再住院具有肯定的作用。 第一次发作维持治疗1~2年,第二次或多次复发者维持治疗时间应更长一些,甚至是终生服药。维持治疗的剂量应个体化,一般为急性治疗期剂量的1/2~1/3。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剂量不应低于300mg/日(以氯丙嗪折算)。原则上单一用药。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