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7: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新生儿溶血症 Rh+胎儿的红细胞在分娩时可进入Rh-母亲的血循环,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这种抗体。可使再次孕育的Rh+胎儿发生溶血性贫血。在第一次分娩前给孕妇注射大量的Rh抗体可预防这种情况。 2.感染性溶血性贫血 流感病、毒EB病毒感染可造成红细胞表面抗原性的改变,刺激机体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而发病。 3.恶性贫血 患者体内有维生素B12辅助因子的自身抗体,此抗体抑制肠道吸收维生素B12,进而使红细胞的生成发生障碍。 4.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包括药物过敏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有两型: (1)半抗原型:药物半抗原与血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等成分结合而获得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药物半抗原的抗体。这种抗体与结合在血细胞膜上的药物半抗原结合后,可通过激活补体、调理吞噬或ADCC使相应的血细胞破坏。青霉素半抗原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磺胺类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替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可属此型; (2)免疫复合物型:IgG与药物半抗原(如黄胺和异烟肼等)形成的复合物可通过IgGFc段吸附到具有IgG Fc受体的红细胞、血小板和粒细胞上使这些血细胞破坏。 5.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Ⅱ型超敏反应。该类患者体内出现的甲状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可刺激甲状腺细胞合成分泌甲状腺素,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 6.输血反应 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反应。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