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苯二氮类的作用机制; 研究证明,脑内存在着可与地西泮特异性结合的苯二氮受体。其分布密度以皮质为最高,其次为边缘系统和中脑,再次为脑干和脊髓。这一分布状态与脑内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GABAA受体的分布基本一致。苯二氮类能增强GABA能神经传递功能和突触抑制效应,并能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结合。已知GABAA受体是氯离子通道的门控受体,由二个α和二个β亚基(α2β2)构成Cl-通道,其中α亚单位上有GABA受点,GABA与此受点结合时,Cl-通道开放,CI-内流增加,使神经细胞超极化,产生抑制效应。在α亚单位上则有苯二氮受体,当该受体激动时,可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结合而使Cl-通道开放频率增加,Cl-内流增加。此即为目前关于GABAA受体-苯二氮受体-Cl-通道大分子复合体的概念。
地西泮为长效苯二氮卓类药。苯二氮卓类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着用量的加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的镇静到催眠甚至昏迷。本类药的作用部位与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可以加强或易化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GABA在苯二氮卓受体相互作用下,主要在中枢神经各个部位,起突触前和突触后的抑制作用。
本类药为苯二氮卓受体的激动剂,苯二氮卓受体为功能性超分子(supramolecular)功能单位,又称为苯二氮卓-GABA受体-亲氯离子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受体复合物位于神经细胞膜,调节细胞的放电,主要起氯通道的阈阀(gating)功能。GABA受体激活导致氯通道开发,使氯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流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超极化,抑制神经元的放电,这个抑制转译为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减少下一步去极化兴奋性递质。苯二氮卓类增加氯通道开发的频率,可能通过增强GABA与其受体的结合或易化GABA受体与氯离子通道的联系来实现。 苯二氮卓类还作用在GABA依赖性受体。
(1)抗焦虑、镇静催眠作用。通过刺激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内的GABA受体,提高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增强脑干网状结构受刺激后的皮层和边缘性觉醒反应的抑制和阻断。分子药理学研究提示,减少或拮抗GABA的合成,本类药的镇静催眠作用降低,如增加其浓度则能加强苯二氮卓类药的催眠作用。
(2)遗忘作用。地西泮在治疗剂量时可以干扰记忆通路的建立,从而影响近事记忆。
(3)抗惊厥作用。可能由于增强突触前抑制,抑制皮质-丘脑和边缘系统的致痫灶引起癫癎活动的扩散,但不能消除病灶的异常活动。
(4)骨骼肌松弛作用。主要抑制脊髓多突触传出通路和单突触传出通路。地西泮由于具有抑制性神经递质或阻断兴奋性突触传递而抑制多突触和单突触反射。苯二氮卓类也可能直接抑制运动神经和肌肉功能。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