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噪声的来源及萁对机体的影响; 1.噪声:凡是人们不喜欢或不需要的声音统称噪声(Noise),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乐音也可能是噪声。 2.噪声的来源 (1)生产性噪声,包括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 ①机械性噪声 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如织机、球磨机、电锯、机床、推土机、搅拌机、打桩机等发出的声音。 ②流体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压力的突变或液体流动而产生,如通风机、空压机、喷射器、汽笛等发出的声音。 ③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2)交通噪声 汽车是城市交通中较大的噪声源。一般公共汽车的噪声约为80分贝(dB)。车速提高一倍,噪声增长6~10dB。 交通噪声中,飞机噪声最强,在距飞机约300m处,可有1O5dB。 (3)生活噪声,包括家庭噪声、公寓噪声和娱乐场所的噪声。 3.噪声对机体的影响 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特异作用(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性作用。 (1)听觉系统 ①暂时性听阈位移 暂时性听阈位移包括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 1)听觉适应;短时间接触强噪声,主观感觉耳鸣、听力下降,检查可发现听阈提高1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 2)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15dB甚至3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需较长时间如数小时甚至十数小时、二十几小时以后听力才能恢复。 这种暂时性的听力下降也称暂时性听阈位移(TTS),均属生理性功能改变。如不采取措施,听觉疲劳继续发展,可能导致病理性永久性听力损失。 ②永久性听阈位移 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称永久性听阈位移(PTS),属病理性改变。3000~6000Hz高频段的凹已在接触噪声起初10-15年内听阈提高迅速,以后进展缓慢;语频段500、1000、2000Hz的听阈位移在初期进展缓慢,但随着接触时间的加长和噪声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加大:1)听力损伤:PTS在早期只限于高频段,则患者无自觉听力障碍者;2)耳聋:语频段听阈位移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开始出现语言听力困难。 (2)噪声的非特异性作用 包括噪声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妇女性功能与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引起的各个系统一系列的反应等。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