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8:肺炎及其分类; 肺炎是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之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罗音为其共同临床表现。本病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也是儿童死亡的第1位原因,据国内1991年调查资料表明,肺炎占婴儿死亡率的23.9%,故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由于不能兼顾病因、病理及临床等特点,小儿肺炎至今尚无一种理想的分类方法。目前常用者包括; 1.病理分类 按解剖部位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 2.病因分类 (1)病毒性肺炎:经大量研究证实,合胞病毒居首位,其次为腺病毒3、7、11、21型,甲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1、2、3型,其他尚有麻疹病毒、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2)细菌性肺炎: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流感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及厌氧菌及军团菌等。 (3)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为主。 (4)衣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或肺炎衣原体为主 (5)真菌性肺炎:念珠菌、曲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等。 (6)原虫性肺炎:卡氏肺囊虫为主 (7)非感染病因引起的肺炎:吸入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 急性(1月以内)、迁延性(1~3月)、慢性(3月以上)。 4.病情分类 (1)轻症: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无全身中毒症状。 (2)重症:除呼吸系统受累严重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临床上若病原体明确,则以病原体命名,以便指导治疗,否则按病理分类命名。
☆☆☆☆☆考点18:病毒性肺炎的特点;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多见于2岁以内,尤以3~6个月婴儿多见,发病季节随地理区域而异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2~3天出现干咳,低~中度发热,呼吸困难,喘憋为突出表现,2~3天后病情可逐渐加重,出现呼吸增快、三凹征和鼻翼动,严重者可有发绀。肺部听诊可闻及多量哮鸣音、呼气性喘鸣,有时伴呼吸音减弱,肺基底部可听到细湿罗音。喘憋严重时可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临床上有两种类型: (1)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如上述,但中毒症状不严重,当毛细支气管接近于完全梗阻时,呼吸音可明显减低,在喘憋发作时,往往听不到湿罗音,胸部X线常有不同程度梗阻性肺气肿和支气管周围炎,有时可见时,往往听不到湿罗音,胸部X线常有不同程度梗阻性肺气肿和支气管周围炎,有时可见小点片状阴影或肺不张; (2)间质性肺炎:常在渗出性基础上发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胸部X线呈线条状或单条状阴影增深,或互相交叉成网状阴影,多伴有小点状致密阴影。 2.腺病毒肺炎 为腺病毒所致。3、7两型是引起腺病毒肺炎的主要病原体,11、21型次之。主要病理改变为支气管和肺泡间质炎,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气管支气管上皮广泛坏死,引起支气管管腔闭塞,加上肺实质的严重炎性病变,往往病情严重,病程迁延,易引起肺功能损害及其他系统功能障碍。本病多见于6~24个月小儿,骤起稽留高热,萎靡嗜睡,面色苍白,咳嗽较剧,频咳或阵咳,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发绀等。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发热4~5日后开始呈现湿罗音,以后因肺部病变融合而出现肺实变体征。少数患儿并发渗出性胸膜炎。 X线特点: (1)肺体征不明显时,即可出现X线改变; (2)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肺气肿多见; (3)病灶吸收缓慢,需数周至数月。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