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5:加强传染病的预防; 在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 医生接触到传染病病人时应做到及时确诊,填好传染病报告卡,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查清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其具体工作包括: 疫情未出现以前,应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防止疫情的发生。 1.经常性预防措施:指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及其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 (1)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病知识,加强自我保健能力。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以及其他传播传染病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 (2)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3)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4)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和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 (5)传染病人、病源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排除传染病嫌疑前,禁止从事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如食品工业、饮食行业、儿童机构及某些服务行业等。 (6)加强国境卫生检疫,防止传染病传人和传出。 2.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旨在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减少易感者,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3.防护措施:在某些疾病的流行季节,对易感者可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其受到感染。如防蚊叮咬,以预防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感染; 4.病原携带者的检查措施:病原携带者,按其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在该地按病种有目的检查发现携带者(新兵入伍、新生人学及招工健康体检);对传染病恢复期病人应密切注意追踪接触者,发现病原携带者。对特殊职业(如儿童机构、饮食行业、牛奶厂、水厂、炊事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及时治疗并调换职业,特别是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应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接受必要的治疗措施。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