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3: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应注意患者的年龄、月经史、婚育史及避孕措施,全身有无慢性病史如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代谢性疾病等,有无精神紧张、情绪打击等影响正常月经的因素。了解发病经过,如发病时间、目前流血情况、流血前有无停经史及以往治疗经过。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几种类型:①月经过多:周期规则,但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②月经频发:周期规则,但短于21日;③子宫不规则出血;在两次月经周期之间任何时候发生的子宫出血;④月经频多:周期不规则,血量过多。 (2)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妇科检查等,以除外全身性疾病及生殖道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方法 诊断性刮宫:为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和达到止血目的,必须进行全面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见增生期变化或增生过长、无分泌期改变。 宫腔镜检查:在宫腔镜直视下选择病变区进行活检,可提高早期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 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型,提示无排卵。 宫颈粘液结晶检查:经前出现羊齿状结晶提示无排卵。 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涂片表现为中、高度雌激素影响。 激素测定:为确定有无排卵,可测定血清孕酮或尿孕二醇。 2.鉴别诊断 (1)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肝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 (2)异常妊娠或妊娠并发症:如流产、宫外孕、滋养细胞疾病、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胎盘息肉等。 (3)生殖道感染:如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等。 (4)生殖道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 (5)性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
☆☆☆☆考点7: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1.发病机制 黄体一般生存14日后萎缩,内膜因缺乏雌、孕激素的支持而脱落行经,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引起黄体萎缩不全,内膜持续受孕激素影响,以致不能如期完整脱落。 2.病理 正常月经期第3~4日时,分泌性内膜已全部脱落,代之以再生的增生性内膜。但在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时,于月经期第5~6日仍能见呈分泌反应的内膜。由于患者出血时间较长,使内膜失水,间质变致密,腺体皱缩,腺腔呈梅花状或星状。子宫内膜表现为混合型,即残留的分泌期内膜与出血坏死组织及新增生的内膜混杂共存。 3.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表现为月经间隔时间正常,但经期延长,长达9~10日,且出血量多。 4.诊断 除典型的临床表现外,基础体温双相,但下降缓慢。诊断性刮宫在月经期第5~6日进行,内膜切片检查仍能见到呈分泌期反应的内膜,且与出血期及增生期内膜并存。 5.治疗 (1)孕激素:自下次月经前8~10日开始,每日肌注黄体酮20mg或口服安宫黄体酮10~12mg,共5日,其作用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反馈功能,使黄体及时萎缩,内膜较完整脱落。 (2)HCG:HCG2000~3000U,共5次。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