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4: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病史:注意本病的高危因素如老年、肥胖、绝经延迟、不孕或不育等病史,并需询问家族肿瘤史。 (2)临床表现:根据上述症状、体征即可疑为子宫内膜癌,需进行进一步检查。 (3)分段刮宫:确诊内膜癌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先用小刮匙环刮宫颈管,再进宫腔搔刮内膜,取得的刮出物分瓶标记送病理检查。 (4)B型超声检查:极早期时见子宫正常大,仅见官腔线紊乱、中断。典型内膜癌声像图为子宫增大或绝经后子宫相对增大,宫腔内见实质不均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宫腔线消失,有时见肌层内不规则回声紊乱区,边界不清,可作出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 (5)其他辅助诊断方法 细胞学检查:用特制的宫腔吸管或官腔刷放入宫腔,吸取分泌物找癌细胞,阳性率达90%。此法作为筛查,最后确诊仍须根据病理检查结果。 官腔镜检查:可直视官腔,若有癌灶生长,能直接观察病灶大小、生长部位、形态,并可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 CAl25、MRI、CT、淋巴造影等检查。 2.鉴别诊断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绝经过渡期功血)、老年性阴道炎、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原发性输卵管癌、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官腔积脓、宫颈管癌、子宫肉瘤。
☆☆☆☆☆考点5: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及预防; 1.治疗 (1)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尤其对早期病例。Ⅰ期患者应行扩大(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Ⅱ期应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双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2)手术加放射治疗:Ⅰ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细胞或深肌层已有癌浸润,淋巴结可疑或已有转移,手术后均需加用放射治疗。Ⅱ、Ⅲ期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可在术前加用腔内照射或体外照射。放疗结束后1~2周内进行手术。体外照射结束4周后进行手术。 (3)放射治疗:腺癌虽对放射线不敏感,但在老年或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与Ⅲ、Ⅳ期病例不宜手术者均可考虑放射治疗,仍有一定效果。放疗应包括腔内照射及体外照射。 (4)孕激素治疗:对晚期或复发癌患者、不能手术切除或年轻、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均可考虑孕激素治疗,用药剂量要大,对分化好、生长缓慢、雌孕激素受体含量高的内膜癌,孕酮治疗效果较好。副反应较轻,但可引起水钠潴留、浮肿、药物性肝炎等,停药后逐渐好转。 (5)抗雌激素制剂治疗:他莫西芬10~20mg,每日口服2次,长期或分疗程应用。他莫西芬有促使孕激素受体水平升高的作用,副反应有潮热、畏寒、急躁等类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其他副反应可有头晕、恶心、呕吐、不规则阴道少量流血、闭经等。 (6)化疗:晚期不能手术或治疗后复发者可考虑使用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阿霉素、氟尿嘧啶(5-FU)、环磷酰胺(CTX)、丝裂霉素(MMC)等。 2.预防 病因仍不清楚。减少内膜癌发生的预防措施是:普及防癌知识,定期进行防癌检查;注意高危因素,重视高危患者;掌握使用雌激素的指征;更年期月经紊乱或绝经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应先除外内膜癌。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