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1.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预防为主的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运用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查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制定防制对策;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防制伤残和夭折的目的。 2.预防医学的内容及特点 预防医学从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它着眼于群体的健康,从维护群体健康出发,研究环境中各种有害健康的因素,制定各种对策。预防医学也同样重视针对个体的临床预防问题,但只有做好群体预防才能保证个体的健康。 预防医学的特点为: (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 (2)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工作、生活、社会环境)的关系; (4)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5)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鉴于人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自然的,也有心理的、社会的。 3.预防医学的发展史 我国在公元前就有了预防思想的萌芽,如《易经》中提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豫同预)”;《黄帝内经》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这些都是预防医学的思想基础。世界各民族的传统医学中,都有治疗和预防两个部分。预防医学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个体预防 从16世纪中叶起,随着人体解剖学(1543年)在医学中地位的奠定,生理学(1628年)的迅速发展,以及列文霍克发明显微镜后,人类开始认识生物病原;之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19世纪病理学家魏尔啸倡导了细胞病理学,使人们对疾病的真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对疾病在躯体的表面现象,逐步认识到细胞在疾病中的表现。在生物医学迅猛发展的基础上临床医学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但当时仍多限于个体为对象进行治疗和预防,以个体为对象进行疾病预防的科学称为卫生学,此词相当于我国“养生”、“摄生”等词。 (2)群体预防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战胜天花、霍乱、鼠疫、白喉等烈性传染病的经验中,逐渐认识到仅从个体预防疾病的效益不高,必须以群体为对象进行预防,其方法除个人摄生之道外,还需采用免疫接种、隔离消毒、检疫监测、消灭病媒动物、垃圾粪便处理、食物和用水安全等,于是卫生学概念扩大为公共卫生,个人摄生防病扩大到社会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史上以防治传染病和寄生虫为主要目标,正是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的标志。这是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 (3)全球(人类)预防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其目标是“使所有的人都尽可能地达到最高的健康水平”,这样使医学的概念更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了明显下降,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及肿瘤等病,上升为主要死因,死因顺位发生了变化。由于这些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病程长、潜伏期长、不易根治,且发病机制复杂,常涉及多种外因和内因。从防治措施来看,单采用传统的生物医学手段是不能奏效的,这就意味着医学必须从单一的(生物)医学防治,转向同心理-社会行为预防相结合的防治,将单纯从生物因素扩大到人的心理、社会因素来观察疾病、处理疾病,并将三者视为一个整体。疾病预防的重点从急性传染病转向慢性、老年退行性疾病及生活方式病,这就是60年代的第二次卫生革命。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