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1.结核性脑膜炎
起病多较缓慢,常先有1~2周全身不适的前驱症状,不规则发热后,才出现脑膜刺激征、惊厥、意识障碍、脑神经或肢体麻痺等表现。可有结核接触史和肺部结核病灶。典型结脑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细胞数多<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涂片无化脓性细菌可见,糖和氯化物同时降低,蛋白增高达1~3g/L。脑脊液静置24小时可有薄膜形成,薄膜涂片抗酸染色可找到结核菌,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可进一步证实。
2.病毒性脑膜炎
起病一般较急。除有一般脑膜炎特征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不重。脑脊液多清亮或微混;细胞数0~数百个,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但以后即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及蛋白含量多正常。细菌学检查阴性。
3.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
多在冬春季节发病,具有流行性,皮肤多有出血点或瘀斑,危重暴发型可迅速呈现进行性休克,意识障碍常并发DIC。必须依靠皮肤瘀点或脑脊液细菌学检查确诊。
4.隐球菌脑膜炎
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可起伏加重。颅压增高明显,头痛剧烈,可出现视力障碍,但脑膜刺激症状可不明显。确诊靠脑脊液沉渣墨汁涂片找到厚荚膜的发亮圆形菌体,沙氏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5.Mollaret脑膜炎
病因不明,反复多次发生的无菌性或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发作性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两次发作期间无任何异常。脑脊液中可找到Mollaret细胞,无阳性细菌学结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考点4:化脓性脑膜炎的并发症;
1.硬脑膜下积液
婴儿多见。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患儿多见。若加上无症状者,其发生率可高达85%~90%。临床特点为:
(1)长期发热,在治疗中体温不退或热退数日后又复升;
(2)病程中出现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头围增大;
(3)症状好转后又复出现惊厥、呕吐、意识障碍。
(4)颅骨透光试验阳性,必要时头部CT扫描;
(5)确诊后可经前囟作硬膜下穿刺放液,积液应作常规检查及涂片检菌。正常情况下硬膜下积液<2ml,蛋白质定量<0.4g/L。并发硬膜下积液时,液体量增多,少数可呈脓性。
2.脑室管膜炎
多见于婴儿、诊治不及时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者。临床特点为:频繁惊厥,甚至呼吸衰竭,病情危重,疗效不佳,是造成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的原因之一。早期诊断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诊断标准为:
(1)脑室液细菌培养、涂片阳性,且与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结果一致;
(2)脑室液白细胞数>50×106/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3)脑室液糖<1.6mmol/L,或蛋白定量>400mg/L;
(4)脑室液炎性改变较脑脊液改变明显。
上述指标中,(1)单独存在即可确诊,(2)+(3)或(4)亦可确诊。
3.脑性低钠血症
炎症累及下丘脑和垂体后,可发生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导致水钠潴留。临床表现为低钠血症和血浆渗透压降低,出现昏睡、昏迷、惊厥、水肿、全身软弱无力、四肢肌张力低下、尿少等症状。
4.脑积水
常见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的病人,尤其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为脓性渗出物堵塞狭小孔道或发生粘连而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
5.其他
颅神经受累可产生失明、耳聋。脑实质受损可导致智力发育障碍,肢体瘫痪或产生继发性癫痫。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