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师考试 > 模拟题库 > 模拟试题第四卷
  77、使形成原生质体的细菌发生融合,获得多种类型重组融合体,称为( )。
 
   A.转化
 
   B.转导
 
   C.溶原性转换
 
   D.接合
 
   E.原生质体融合
 
  答案:|E|
讨论本题
试题解析:
 细菌变异的机制是细菌基因发生突变、转移或重组。突变是细菌基因结构发生稳定性的改变,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突变是随机的,可以自然发生,其突变率为10-6~10-9,当受到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可使突变率提高。细菌基因转移的方式包括转化、转导和接合。当外源DNA转移到受体菌中,外源DNA可与内源DNA发生重组。

   1.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

   (1)转化

   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如活的无毒力的肺炎球菌可摄取死的有毒力的肺炎球菌DNA片段,从而转化为有毒株。

   (2)转导

   转导是指温和噬菌体介导的遗传物质从供体菌向受体菌的转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无性菌毛菌获得非结合性耐药因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

   (3)接合

   接合是指细菌通过质粒介导和性菌毛连接沟通的细胞间接触,将遗传物质(质粒或染色体)从供体菌转入受体菌。性菌毛是F质粒表达的中空管状结构。

   (4)溶原性转换

   溶原性转换是指侵入细菌的噬菌体在溶原期,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的染色体发生重组,导致细菌的基因发生改变。溶原性细菌可因之而获得新的特性,如白喉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和肉毒杆菌分别可因溶原性转换而分别成为可产生白喉毒素、α毒素和肉毒素的有毒株。

   (5)原生质体融合

   失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可彼此融合,其染色体之间可发生基因的交换和重组,获得多种不同表型的重组融合体。

   2.耐药质粒的组成及与耐药性的关系

   R质粒转移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根据有无自身转移能力,可把R质粒分为接合性和非接合性耐药质粒。

   (1)接合性耐药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因子(r决定因子)两部分组成。RTF的实质是F因子,可编码产生性菌毛和通过接合转移;r决定因子可表达耐药性的基因;

   (2)非接合性耐药质粒可由转化和噬菌体转导方式进入受体菌。


执业医师考试模拟试题 下一题:78、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性异物( )。 
近回首页
返回题库
 
复制下方链接与医学考试同行分享模拟题!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 2020年黔南考点中医类医师资格技能考试
  • 2020年内蒙古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考试
  • 2020年雅安市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 考纲大改后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有何影响
  • 2020年宜宾市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 2020年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综合笔
  • 【医疗援疆】衢州援疆医疗队为乌什医生
  • 【医院动态】西盟县医师技能操作考试培
  • 2020福建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社区卫生服
  • 山东2020年全日制临床医学毕业能干啥
  • 河北廊坊市2020年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准考
  • 【直击考场上那些“别样的精彩”】202
  • 考试动态
  • 医师资格考试:参与作弊终身不得报考
  • 医师资格报名表填写说明
  • 2010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应试指南
  • 2010年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确定
  • 2010年医师资格报名时间
  • 医师资格网上报名须知
  • 医师资格网上报名流程
  • 医师资格报名常见问题回答
  • 医师资格报名考生个人上传照片规格
  • 医师资格报名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下载
  • 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号)——中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