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0: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1.典型结脑起病多较缓慢。根据临床表现,病程大致可分为3期: (1)早期(前驱期) 约1~2周表现为小儿性格改变,如少言、懒动、易倦、喜哭、易怒等。临床症状可有发热、纳差、盗汗、消瘦、呕吐、便秘(婴儿可为腹泻)等。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多较轻微或非持续性,婴儿则表现为蹙眉皱额,或凝视、嗜睡等。 (2)中期(脑膜刺激期) 约1~2周,可有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或惊厥。此期出现明显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婴幼儿前囟膨隆。颅神经障碍可出现,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瘫痪,其次为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瘫痪。部分患儿出现脑炎体征,如定向障碍、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视神经炎或脉络膜粟粒状结核结节。 (3)晚期(昏迷期) 约1~3周,症状逐渐加重,昏迷、半昏迷、频繁惊厥,最终脑疝死亡。 2.不典型结脑 约占6.2%,主要表现以下特点: (1)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仅以惊厥为主; (2)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者可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 (3)早期出现时血管损害者可表现为肢体瘫痪; (4)合并脑结核瘤者可出现类似颅内肿瘤表现; (5)当颅外结核病变极其严重时,可掩盖脑膜炎症状而不易识别; (6)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
☆☆☆☆☆考点12: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3)脑脊液检查 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样,静置12~24小时后有薄膜形成,涂片检查结核菌检出率较高。白细胞多在(50~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急性进展期、脑膜新病灶或结核瘤破溃时,白细胞可>1000×106/L其中1/3病例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量减少,氯化物下降,蛋白量增多,一般多在1.0~3.0g/L。 (4)X线检查 约85%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胸片有结核病改变,其中90%为活动性病变,呈粟炷型肺结核者占48%。 (5)脑CT扫描:可见脑池密度增高、模糊、钙化,脑室扩大,脑实质改变等。 (6)结核菌素试验 2.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婴儿急性起病,脑脊液外观混浊,细胞数多>1000×106/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涂片或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2)隐球菌膜炎:起病慢,病程长,头痛剧烈,视力障碍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主,糖量显著降低,及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找到厚荚膜圆形发亮的菌体,抗结核治疗无效。 (3)病毒性脑炎:发病急,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50×106/L至200×106/L,以淋巴细胞居多,蛋白质一般不超过1.0g/L,氯化物及糖量正常。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