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病因和病理 静脉内血液凝结成血栓的原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典型者血栓头部为白血栓,颈部为混合血栓,尾部为红血栓。可自然扩展、机化、管化和内膜化。好发于下肢。分三型:周围型:血栓始于小腿肌静脉丛;中央型:血栓发生于髂股静脉;混合型:最为常见。由周围型向近侧顺行扩展或中央型向远侧逆行繁衍而成。如血栓繁衍,可使患肢静脉系统几乎全部处于阻塞状态,同时引起动脉强烈痉挛者即形成股青肿。 2.急性期诊断 常突然发作,根据血栓发生的部位而有不同表现。 (1)发生于小腿肌静脉丛者,小腿肌疼痛、压痛及轻度肿胀。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可引起疼痛,即Homans征阳性。 (2)发生于髂股静脉段者:①大腿根部突然疼痛,下肢显著肿胀,大腿更为明显。②腹股沟处可触及变硬的股静脉,并有压痛。③皮肤青紫或发白,皮温正常或略高,可有浅静脉扩张。 (3)下肢静脉广泛阻塞,动脉发生痉挛,整个下肢高度肿胀。紫绀,即股青肿。皮肤起水疱,皮温低,常伴有发热,甚至休克。 (4)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测出主干深静脉的阻塞部位及阻塞程度。 3.慢性期诊断 即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主因主干静脉阻塞或倒流而引起下肢严重瘀血。 (1)患肢持久肿胀,浅静脉曲张,小腿色素沉着、皮炎及溃疡。 (2)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静脉造影,可明确病变是阻塞抑或倒流,以及侧支循环情况,有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 4.急性期治疗 (1)非手术治疗 ①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过早下地活动可能会导致血栓脱落而发生致命的肺栓塞。抬高患肢20°~30°,或将床脚垫高15°,以利静脉血回流及消肿。禁止对肢体按摩挤压。开始下地活动后,患肢应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 ②溶栓疗法:应在发病后尽早使用,3天后才使用,疗效即很差。常用尿激酶,首次剂量为8~10万U溶于5%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中,于1~2小时内静脉滴注完毕。以后每次4万U静脉滴注,每天2次。用药过程中需每日测纤维蛋白原,正常为200~400mg/100ml血浆,若低于200mg应停药一次。尿激酶可用7~10天,以后改用肝素抗凝,预防血栓复发。 ③抗凝疗法:常用肝素,按每次每公斤体重100~150U/kg,间歇静脉注射,每4~6小时一次。也可连续静脉滴注,将24小时所需剂量溶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0ml中,以每分钟1ml的速度滴注。在每次注射前l小时或开始连续滴注3小时后,需取血查凝血时间,正常值为4~12分,抗凝治疗过程中凝血时间应延长2~3倍,若超过20~25分,应减少肝素剂量或停药一次。如肝素过量引起出血,可静脉注射硫酸鱼精蛋白,一次用量不超过50mg。肝素一般使用5~7天,以后还需抗凝,可改为口服华法林,第一天10mg,第二天5mg,第三天后2.5mg/d,需测凝血酶原时间以调节剂量,应控制在25~30秒之间。 ④祛聚疗法:为辅助治疗。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次500ml,每天1~2次,可用7~14天。口服阿司匹林40~80mg,每天1次,双嘧达莫25~50mg,每天3次。 ⑤精制蝮蛇抗栓酶:具有溶栓及抗凝作用,用前作皮试。每次3-5U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1天为一疗程,停药5~7天后开始第二疗程。用药期间需每周查血小板1~2次。 (2)手术治疗:用Fogarty导管取栓,适用于髂股静脉血栓。发病48小时以内者取栓效果较好,超过48小时后,血栓难以取净,术后常易复发。取栓术后应抗凝治疗2个月。 5.慢性期治疗:根据病变类型选择治疗。 (1)小腿肌静脉丛的血栓采用保守治疗,减少站立及行走,用弹力绷带及弹力袜。出现浅静脉曲张及小腿营养性变化者,应作浅静脉剥脱并结扎交通静脉。 (2)对髂股静脉阻塞可作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即利用健侧大隐静脉通过耻骨联合上方的皮下,与患侧股静脉作端侧吻合。 (3)如深静脉血栓已激化后再通,瓣膜已破坏而产生倒流,可作静脉移植或带瓣静脉段移植术,也可作半腱肌-股二头肌袢代瓣膜术。不论选择何种手术,凡有浅静脉曲张及交通静脉功能不全者,均应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浅静脉剥脱及交通静脉结扎术。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