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8:动眼神经; 1.解剖生理 起自中脑上丘平面的动眼神经核,其纤维向腹侧走行,由中脑脚间窝穿出,在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穿过,与后交通动脉平行(故颅底动脉瘤常有动眼神经损伤),从眶上裂进入眶内,分布于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司眼球活动。动眼神经核上端的埃-魏核发出的副交感纤维终止于眶内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分别司瞳孔缩小和晶体变厚而视近物。 2.临床表现 (1)眼肌麻痹:可分为周围性、核性、核间性、核上性四种。 ①周围性眼肌麻痹:上睑下垂,有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亦受到很大限制。 ②核性眼肌麻痹:选择性损害个别眼肌功能,如内直肌、上直肌,而其他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不受影响,多伴有邻近神经组织损害,常见于脑干的血管病、炎症、肿瘤。 ③核间性眼肌麻痹:临床多见的是一侧眼球外展正常,而另侧眼球不能同时内收,但两眼内聚运动正常。此因病变波及内侧纵束(如多发性硬化),眼球水平性同向运动障碍引起。 ④核上性眼肌麻痹:破坏性病灶时,产生两眼同向活动障碍,即凝视病灶同侧,其特点为无复视;双眼同时受累;麻痹眼肌的反射性运动保存。 (2)复视:当某个眼外肌麻痹时,眼球向麻痹肌方向的运动丧失或受限,注视时出现复视,处于外围的映像是假象。 (3)瞳孔大小及瞳孔反射改变 ①瞳孔散大(大于5mm):见于动眼神经麻痹、沟回疝。双侧视神经完全损害而失明时,因光线刺激缺如,瞳孔亦散大。 ②瞳孔缩小:一侧瞳孔缩小多见于霍纳综合征,还常伴有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及同侧面部出汗减少。两侧瞳孔呈针尖样缩小,可见于脑桥出血。 ③瞳孔对光反射:其传导径路为:视网膜→视神经→中脑顶盖前区→两侧埃-魏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这一径路上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