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1岁儿童平均身高 75cm 左右,可独站,不能独走。
考点: ☆☆☆☆☆考点2:体格生长的指标; 体格发育是小儿发育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体重量、身高、头部、胸部、牙齿等方面。 1.体重 体重为身体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体格发育尤其是近期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临床给药、输液也常根据体重计算用量。 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为3kg。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哺乳量的不足、不显性失水、排尿及排除胎便,体重可以暂时下降3%~9%(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后迅速恢复和增长,如10日后继续下降应寻找病因。生后前半年体重呈现第一个增长高峰: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增长700~800g,4~6月时为500~600g/月,后半年(7~12月)平均每月增加300g~400g。1岁时体重平均为9kg,1岁到2岁一年中增长3kg,2岁的体重平均为12kg。2岁到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约为2kg。 为了便于临床应用,可按以下公式粗略计算体重: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 7~12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7)kg 12岁以后为青春发育阶段,受内分泌影响,体重增长较快(是体格增长的第二个高峰),不再按上述公式计算。 因个体差异,小儿体重可波动在10%范围左右,低于15%以上,应考虑营养不良。高于20%以上,应考虑营养过剩。 2.身高 身高指头顶至足底的长度,也是远期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身高增长的规律与体重相似。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约为50cm。1岁内增长最快,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1周岁时约为75cm,1~2岁一年中增长10cm,2周岁时约为85cm。2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cm~7cm,故2岁~12岁平均身长可按以下公式粗略推算: 身长(cm)=年龄×7+70 身长的个体差异较大,若低于正常身长平均数的30%以上,则为异常。 3.头围 经眉弓的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头围反映颅骨与脑的发育,胎儿期脑发育居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正常新生儿头围约为34cm,在生后的前3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增长6cm,故1周岁时头围约为46cm,2岁约为48cm,5岁时约为50cm,15岁时即与成人相近54cm~58cm,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过小,可见于头小畸形或大脑发育不全。 4.胸围 沿乳头下缘平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胸围初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周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以后则超过头围(约头围+年龄-1cm)。
☆☆☆☆考点5:运动功能的发育; 运动功能发育一般规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精细、准确、灵巧。2个月开始抬头;4个月手能握持玩具;5个月扶腑下能站得直,两手各握一玩具;6个月能独坐一会;7个月翻身,独坐很久将玩具换手;8个月会爬,会拍手及扶栏杆站起;9个月试独站;10~11月推车走几步,用拇、示指拿东西,可独站片刻;1周岁左右逐渐会走,弯腰取东西,会将圆圈套在棍上;1.5岁后会蹲着玩,爬台阶,有目的地扔皮球;2岁左右会跳;3岁会跑,骑三轮车等。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