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9:思维内容障碍; 主要表现为妄想。妄想是指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 1.特点 (1)所产生的信念无事实根据,但病人坚信不移,不能以亲身经历所纠正,亦不能为事实所说服。 (2)妄想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密切相关。 (3)妄想具有个人特征,不同于集体所共有的信念。 (4)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2.分类 (1)妄想按起源及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常突然发生,内容与当时处境和思路缺乏联系,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等。 继发性妄想是在幻觉、情绪低落或高涨、恐惧等其他病理体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2)从妄想的结构上可分为系统性妄想与非系统性妄想两类。 系统性妄想的内容连贯,结构紧密,常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逐渐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使妄想内容复杂与泛化,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妄想系统,多见于偏执性精神障碍。 非系统性妄想为一些片断、零散、内容不连贯、不固定的病理信念,见于精神分裂症。 3.临床上常见的妄想 (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或(和)亲人受到污蔑、诽谤、打击、陷害或毒害、监视或跟踪,可伴有幻听,在妄想影响下可出现拒食、拒药、逃走、控告、自伤或伤人,毁物等行为。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其他精神病。 (2)关系妄想:又称牵连观念或援引观念。患者把环境中实际上与自己不相关的一些现象都认为与自身有关,常与被害妄想同时存在。如患者坚信周围人的言行、广播或报上文章都是针对或影射、暗示自己的。 (3)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或某种仪器、电波、射线等的控制、干扰或操纵,不受自己意志的支配,或认为有外力刺激自己的躯体,产生种种不舒服的感觉。 (4)夸大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具有非凡的才智、地位和权力;自己是科学家,已有许多发明创造;自己是伟大人物或名人后裔,国家领导人、世界的统治者等。常见于躁狂状态、精神分裂症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5)罪恶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有严重错误或罪行,或将过去微不足道的琐事夸大为重大错误,应受到惩罚。常伴有自卑、自责、绝望及拒食、自伤或自杀等行为。见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6)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也毫不置疑,而认为是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仍纠缠不休。常见于年轻患者,女性居多,有时伴有相应的性幻觉。 (7)嫉妒妄想: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新欢或外遇,并对配偶的行为加以监视或跟踪,有时出现报复行为。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伴有性功能减退的男性患者,也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8)疑病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有严重疾病,虽经医学检查否定,仍不能纠正的一种病理信念。严重者声称“自己的内脏烂了”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不存在了,只剩下一个躯壳”等时称虚无妄想或称Cotara综合征。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患者,内容荒谬者见于精神分裂症。 (9)非血统妄想:患者坚信父母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思维被洞悉:或称内心被揭露感。病人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言语文字表达而被周围人所洞悉。该症状常常与关系妄想或其他妄想以及幻觉(幻听)等同时存在。
☆☆☆☆☆考点16:精神运动及其障碍; 单个较简单的随意运动称动作。一系列有联系的动作称行为。有意识的动作与行为称精神运动。精神运动障碍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1.精神运动性兴奋:指整个精神活动增强,可分为协调性与不协调性两类。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指与患者当时的思维、情感状态协调一致的精神运动陆兴奋,并和所处环境关系密切,动作和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易被人理解,即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一致的。如轻躁狂症的兴奋遍及精神活动的各方面,以情感高涨最为突出,并影响和支配其他方面的活动,伴有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评比过高、思维奔逸、夸大妄想、意志增强等,其知、情、意各个过程间相互协调,并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一致,易引起别人的共鸣。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不协调,动作和行为的增多同当时的思维、情感状态不一致,缺乏目的和意义,单调而杂乱,令人费解。如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兴奋,无诱因突然发生的冲动、攻击或破坏行为。也见于谵妄状态、伴有智力障碍和人格改变的器质性精神障碍。 2.精神运动性抑制:是整个精神活动水平减低。动作、行为与言语同时减少,缺乏主动性,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 (1)木僵:表现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精神活动的全面抑制,患者不吃不喝,呼之不应,推之不动,肌张力增高,大小便潴留,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木僵可分为紧张性木僵,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性木僵,常见于严重的抑郁症;反应性木僵,常见于反应性精神障碍;器质性木僵,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少语少动称亚木僵状态。在木僵的基础上如果患者的肌张力高到能够让其四肢任意摆成各种姿势,并维持较长时间不变,这种情况称为蜡样屈曲。在肌张力增高的情况下,如果抽掉患者所枕的枕头,患者可头部悬空,长时间地做睡枕头状,这种情况称为“空气枕头”。 (2)缄默症: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能用口头言语进行交流而只能用书面语言或手势来对外进行交流的情况称为缄默症。 (3)违拗症:指患者对外界的任何指令均坚决地拒绝执行,甚至采取相反的行动来加以对抗的情况称为违拗症。如果只是坚决拒绝执行外界的指令,称为被动违拗;如果除拒绝执行外界指令外,还来取与指令相反的行动称为主动违拗。 3.刻板动作:患者持久地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称为刻板动作。 4.模仿言动:患者毫无目的和意义地模仿别人的言语或动作。 5.作态:患者作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的动作、姿态、步态或表情,例如作怪相、扮鬼脸、维持一种奇怪的姿势不变等。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