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师考试 > 模拟题库 > 模拟试题第50卷
  97、风疹病毒有( )。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致癌作用
 
   D.致畸作用
 
   E.致突变作用
 
  答案:|D|
讨论本题
试题解析: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4: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1)广泛性 环境污染影响范围大,人口多,对象广泛(老、弱、病、幼、胎儿等)。
(2)长期性 环境污染物可长时间作用于人群,甚至终生。
(3)多样性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作用,有特异性损害,又有非特异性损害;有局部的,又有全身的;有急性的,又有慢性的;既有近期的,又有远期的。
(4)复杂性 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以多种同时共存,作为环境致病因素造成人类健康损害属多因多果性,关系复杂,故要特别注意各种因素的联合作用。
2.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根据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的性质可分为急性作用、慢性作用、远期作用和间接效应。
(1)急性作用
环境污染物一次大量或片小时内多次接触机体后,在短时内使机体发生急剧的毒性损害甚至死亡,称为急性作用。急性作用表现为急性中毒。光化学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发生急性中毒时往往有一个比较严重的污染源或意外事故发生。除化学性污染物引起急性中毒事件以外,环境生物性污染常常引起人群中疾病的流行。介水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霍乱等一旦发生,多以暴发的形式出现,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2)慢性作用
慢性作用指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造成慢性损害。这是由于毒物在体内的蓄积(物质蓄积)或由于毒物对机体微小损害的逐渐累积(机能蓄积)所致。慢性作用表现为慢性中毒和慢性非特异性影响。如日本的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汞中毒性疾病;痛痛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受镉污染的大米、水而引起的慢性镉中毒等;此外还有生产环境发生的各种职业病等。慢性非特异性影响是指影响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功能,使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受污染区的人群抵抗力下降,对感染的敏感性增加等。例如,受二氧化硫严重污染地区的居民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上升,接触粉尘作业工人的慢性鼻炎发病率增高等。
(3)远期作用
远期作用指某些环境有害因素除能使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成为某些先天性疾病、肿瘤和畸胎等发生的原因。
①致突作用 突变是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突然的、遗传的改变,并导致遗传表型的变异。突变可由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引起,其中化学致突变物占重要地位。
②致癌作用 癌的发生是宿主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一般估计80%~90%的人类癌症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约占80%~85%,如砷化物等。
主要致癌因素有三类:
1)物理性因素:如放射性的外照射或吸入(摄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白血病、肺癌,紫外线长期强烈照射引起皮肤癌等;
2)化学性因素:如苯并(a)芘可致肺癌,石棉可致肺癌及间皮瘤,β-萘胺和联苯胺可致膀胱癌等;肺癌发生率与大气污染程度相关;水和土壤的砷污染可以诱发居民的皮肤癌;
3)生物因素:如乙肝病毒可致肝癌,EB病毒可诱发鼻咽癌等。
③致畸作用 母体接触环境有害因素后引起胎儿先天畸形,表现为机体形态结构异常。畸胎中的65%是由遗传和环境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工业应用的溶剂苯系化合物、二硫化碳和农药敌枯双等多种化合物都有致畸作用。风疹病毒也有致畸的作用。
(4)间接效应
全球环境的变化如臭氧层的破坏,全球变暖和酸雨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①温室效应
由于燃料大量的燃烧,产生出大量CO2,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CO2能吸收红外线等长波辐射,使气温变暖,并在空间起到温室保护层的作用,直接妨碍地面热量向大气中放散,致使地球表面气温上升,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气候的变暖必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一些与温度和湿度变化关系密切的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麻疹和黄热病等的发病率会增加,炎热也能使危重病人和老年人因受到炎热应激反应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②臭氧层的破坏
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生产与使用氯氟烃(CFCS)所致。CFCS亦称氟利昂,广泛用作制冷剂、气溶胶喷雾剂等。CFCs排放至大气层后,受到较短波长紫外线作用而发生光降解,释放出游离氯,后者与O3,作用生成氧,使臭氧耗减,从而破坏了大气的臭氧层,甚至形成臭氧层空洞。臭氧层能吸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有害的较短波长的紫外线。若平流层中O3浓度降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就会增加。人群由于接触过量的短波紫外线而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机会增加。
③酸雨
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和雾。影响降水酸度的物质主要是H2SO4、HNO3,此外SO2和NOX等酸性污染物溶于大气的水汽中,经过氧化也可形成酸雨。酸雨可使土壤酸化,使土壤中锰、铅、汞、镉等重金属转为可溶性化合物,易被冲刷而转入水体,引起水质污染,再通过食物链在水产、粮食、蔬菜等积累,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雾对眼和呼吸道粘膜具有刺激性,可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执业医师考试模拟试题 下一题:98、汞进入机体后主要贮存在( )。  
近回首页
返回题库
 
复制下方链接与医学考试同行分享模拟题!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 2020年黔南考点中医类医师资格技能考试
  • 2020年内蒙古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考试
  • 2020年雅安市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 考纲大改后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有何影响
  • 2020年宜宾市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 2020年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综合笔
  • 【医疗援疆】衢州援疆医疗队为乌什医生
  • 【医院动态】西盟县医师技能操作考试培
  • 2020福建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社区卫生服
  • 山东2020年全日制临床医学毕业能干啥
  • 河北廊坊市2020年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准考
  • 【直击考场上那些“别样的精彩”】202
  • 考试动态
  • 医师资格考试:参与作弊终身不得报考
  • 医师资格报名表填写说明
  • 2010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应试指南
  • 2010年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确定
  • 2010年医师资格报名时间
  • 医师资格网上报名须知
  • 医师资格网上报名流程
  • 医师资格报名常见问题回答
  • 医师资格报名考生个人上传照片规格
  • 医师资格报名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下载
  • 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号)——中
  •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