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2: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1.病因 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包括药物性或色素性肾病如急性血管内溶血及横纹肌溶解)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代谢障碍、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一系列改变。 2.临床表现 (1)起始期:主要为原发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如低血压、脓毒血症和肾毒素中毒等。此阶段尚未发生肾实质损伤,急性肾衰还可以预防。若原发病持续不能去除,则肾小管上皮发生明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入维持期。 (2)维持期(少尿期):典型者约为1~2周,也可短至数天或长达6周。多数患者出现少尿(<400ml/d=,部分尿量>400ml/d称非少尿型急性肾衰,其多病情轻、预后好。无论是否出现少尿,随着肾功能减退,临床出现尿毒症的一系列表现: ①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 ②呼吸系统表现:极易感染,并可因容量负荷过重而出现咳嗽、气短、胸痛等。 ③循环系统:由于容量负荷过重,可出现高血压及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表现;因电解质和酸中毒、贫血和毒素潴留,可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病变。 ④神经系统:可出现意识障碍、躁动、谵妄、抽搐、昏迷等脑病症状。 ⑤血液系统:轻度贫血及出血倾向。 ⑥感染及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⑦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和低钠血症较多见。低钙、高磷血症一般表现较轻。 (3)恢复期: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恢复,少尿型患者开始出现利尿,尿量增加,可高达3000~5000ml/d或更多,通常持续1~3周。一般肾小管功能相对比肾小球滤过率恢复地慢,常需数月,少数病人可终生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缺陷。 3.鉴别诊断 (1)与肾前性少尿鉴别: ①补液试验:若患者有血容量不足现象可做补液试验。即试用5%葡萄糖溶液200~250ml并注射呋塞米40~100mg后,如果血运一致恢复正常、尿量增加,则支持肾前性少尿的诊断。反之,则可能为肾实质性急性肾衰。 ②血浆尿素氮与肌酐比值:正常为10:1~15:1。肾前性少尿时可高达20:1或更高,但应注意排除消化道出血及其他应激状态。当该比值<10:1~15:1时则应考虑急性肾小管坏死。 ③尿液诊断指标检查,详见下表: (2)与肾后性尿路梗阻鉴别:有尿路梗阻的表现,如肾盂积水。 (3)与肾性急性肾衰鉴别:若患者有突发的尿量减少或与无尿交替;肾绞痛或下腹部疼痛;肾区叩击痛或下腹部肿胀、膀胱区叩浊等异常情况出现,要高度怀疑尿路梗阻的可能,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超声波或X线检查,以排除是否存在尿路结石、肿瘤或前列腺肥大等。
☆☆☆☆考点3:急性肾衰竭的治疗; 1.纠正可逆病因,预防额外损伤 如及时纠正低血容量、控制心力衰竭和感染等。同时可酌情应用小剂量多巴胺(0.5~2μg/kg)以扩张血管,增加肾脏血流量;适当使用利尿剂,以增加尿量,促进体内过多液体的排出。 2.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水平衡:控制液体入量,每日补液量=显性失液+不显性失液-内生水或前一日尿量+500ml。发热患者可酌情增加液体入量,以补增加体重为度。 (2)纠正高钾血症:当血钾>6.5mmol/L、心电图出现QRS波增宽等明显变化时应予以紧急处理: ①10%葡萄糖酸钙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②11.2%乳酸钠或5%碳酸氢钠100~200ml静点; ③50%葡萄糖50ml+胰岛素10u缓慢静脉注射; ④口服阳离子交换树脂15~30g,3次/d; ⑤上述措施效不佳时,应及时给予透析治疗。 3.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轻者可直接给予碳酸氢钠静脉点滴;严重者需立即开始透析治疗。 4.补充足够的营养 补充足够的营养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损伤细胞恢复和再生食物前提,一般热量需要35kcal或147kJ/kg•d(主要由糖和脂肪供应),蛋白质限制在0.8/kg•d,不能口服者可给予静脉营养。 5.积极控制感染 及时抗感染治疗,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无肾毒或肾毒性低的抗生素,并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用药剂量。 6.纠正心力衰竭 处理方法与一般心力衰竭大致相同,但急性肾功能衰竭对利尿剂反应差、洋地黄制剂效果不好,且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因此治疗重点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透析治疗。 7.处理好多尿期 本期治疗仍为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氮质血症和防止各种并发症。对已实施透析治疗的患者应继续透析,但可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减少透析次数,直至停止透析。 8.平稳渡过恢复期 本期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应定期随访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