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2:医德与医术的关系; 医学道德,简称医德,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品德,包括外在的医学道德规范和内在的医学道德品质两个基本的方面。 1.“医乃仁术” “医乃仁术”,医师应是道德高尚的人“医乃仁术”,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目的。 医务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着维护人们健康,预防、诊治疾病的任务。医学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医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效果不但与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直接相关,而且与医师的职业道德直接相关。历代医家都认为,道德高尚是医师角色的重要特征,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医生。我国古代医生择徒甚严,曾明确提出“非其人勿教”。晋代杨泉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在西方,则有学医期满,按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的传统。 医师角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与医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直接相关的。林巧稚、赵雪芳、王忠诚、吴登云等具有崇高道德境界的医师既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代表,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榜样。 2.医德与医术的关系 医德与医术密不可分。医学活动是人类在长期的自下而上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类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是研究和维护人类健康,因此,它必然关注伦理道德因素在防治疾病中的价值,否则,则不能真正实现实防病治病的目的;伦理学是研究社会生活中的人类伦理行为的,它必然会涉及或者说是不得不涉及医学领域中的人类伦理行为,否则其研究内容就是不全面的。因此,医学道德与医学技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密不可分。从古到今,许多医有都把医德和医术视为行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认为一个好的医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素质:对医术的“精”和对病人的“诚”,只有具备“精”和“诚”两个基本的素质,才能成为“大医”,才能成为“仁者”,也就是说,为医者应该是医术精湛、医德设法的,可见,医学道德与医学技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医学道德以医学技术为依托,医学技术以医学道德为指导,医学技术是实现医学道德本质的手段,而医学道德又将医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控制在维护和保障人类健康这一正确轨道上。二者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共同推动着医学的发展,可以说,一部医学史,既是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医学道德本质不断实现、不断发展的历史。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