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肺癌的病理与临床表现; 1.病理 (1)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定义:肺癌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于肺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 (2)组织学分型:临床上一般将肺癌分4种类。 ①鳞状细胞癌(鳞癌):在肺癌中最为常见,患者年龄大多数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大多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生长速度较缓慢,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淋巴转移为主。 ②小细胞肺癌(未分化小细胞癌):发病率比鳞癌低,发病年龄较轻,多见于男性。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大多为中央型肺癌。细胞形态与小淋巴细胞相似,形如燕麦穗粒,因而旧称为燕麦细胞癌。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虽较敏感,但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③腺癌:女性相对多见。多数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上皮,多为周围型肺癌,少数则起源于大支气管。早期一般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分叶状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在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较晚发生。 ④大细胞肺癌:此型肺癌较少见,约半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细胞大、胞浆丰富,胞核形态多样,排列不规则。大细胞癌分化程度低,常在发生脑转移后才发现。预后很差。 (3)转移:肺癌的扩散和转移,有以下3种途径。 ①直接扩散 癌肿可直接扩散侵入邻近肺组织,并穿越肺叶间裂侵入相邻的肺叶。癌肿的中心部分可以坏死液化形成空洞。此外,随着癌肿不断地生长扩大,还可以侵犯胸内其他组织和器官。 ②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常见的扩散途径。小细胞肺癌在较早阶段即可经淋巴转移。鳞癌和腺癌也常经淋巴转移扩散。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道,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可达肺门、隆突下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也可发生对侧转移,即所谓交叉转移。肺癌侵入胸壁或膈肌后,可向腋下或上腹部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③血行转移:血行转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现。小细胞癌和腺癌的血行转移较鳞癌更为常见。常见转移部位有肝、骨骼、脑、肾上腺等。 2.临床表现 早期肺癌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大部分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癌肿在较大的支气管内生长后,常出现刺激性咳嗽,极易误认为伤风感冒。另一个常见症状是血痰,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地少量咳血,大量咳血很少见,由于肿瘤阻塞较大支气管可出现胸闷、气促、发热和胸痛等症状。 晚期肺癌可以产生下列征象:①膈肌麻痹;②声音嘶哑;③压迫上腔静脉;④癌性胸膜腔积液;⑤吞咽困难;⑥上叶顶部肺癌(Pancoast肿瘤)产生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部分肺癌患者有骨关节综合征(杵状指、骨关节肿痛)。
☆☆☆☆☆考点2:肺癌的主要诊断方法; 1.X线检查 (1)中央型肺癌X线表现:早期无异常征象。癌肿阻塞支气管后,可出现肺叶、肺叶炎变征象,完全阻塞可产生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断层X线片可显示突入支气管腔内肿块阴影,管壁不规则、增厚或管腔狭窄、阻塞。支气管造影可显示管腔边缘残缺或息肉样充盈缺损,管腔中断或不规则狭窄。 (2)周围型肺癌常见X线表现:肺野周围圆形或椭圆型块影,轮廓不规则,呈现小的分叶或切迹,边缘模糊毛糙有细短的毛刺。癌肿中心部坏死,可见厚壁偏心空洞,内壁凹凸不平,一般不出现液平面。 (3)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可显示薄层横断面结构图像,分辨率很高,对早期肺癌及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判定很有价值。CT检查还应包括头颅、肝及肾上腺。 2.痰细胞学检查:准确率达80%以上,可连续数日重复送痰检查。 3.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心型肺癌诊断率高。可了解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生长部位,对肿瘤分期和制定手术方法有重要价值。可取小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并对外科手术有指导意义。 4.纵隔镜检查:用于判定纵隔淋巴结是否有转移。 5.放射性核素肺扫描:对骨转移的诊断意义较大。 6.经胸壁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胸壁、肺周边病灶诊断有帮助,有时可发生气胸。 7.转移病灶活组织检查:对锁骨上、颈部等部位的肿大淋巴结可取活组织检查。 8.胸水检查:如有胸水需抽取查癌细胞。 9.剖胸检查:不能排除肺癌的肺部肿块应行手术。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