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4: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 1.ABO血型配型 供者和受者的ABO血型必须一致。 2.HLA配型 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越高,移植物越易在受者体内存活。应尽可能选择与受者HLA型别相近的供者提供移植物。用受者和供者的淋巴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是检测受者和供者HLA相合的有效方法。 3.应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可明显延长移植物在受者体内的存活时间。硫唑嘌呤、皮质激素、人T细胞抗体、环孢素A和FK-506是应用较多的免疫抑制剂。长时间接受免疫抑制剂的受者发生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明显增大。环孢素A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过程中IL-2基因的转录而发挥作用。FK-506是近年来开发的、来源于真菌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它也抑制IL-2基因的转录。糖皮质激素诱导活化的T细胞凋亡,下调MHC分子的表达。硫唑嘌呤可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代谢,干扰DNA合成,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增生。环孢霉素A、糖皮质激素和硫唑 嘌呤可联合使用。抗人CD3抗体可抑制T细胞的免疫应答。 4.诱导耐受 目前处于临床前或临床试验阶段。
☆☆☆☆考点3: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1.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 (1)超急性排斥反应 超急性排斥反应是在移植物血液循环恢复后数分钟或数小时(24~48小时)内发生的排斥反应,其产生原因是受者体内存在抗供者同种异型抗原(如HLA抗原、ABO血型抗原和血小板抗原等)的抗体。在移植术后,这些抗体与移植物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导致移植的血管内凝血和血栓形成。 反复多次输血、多次妊娠、长期血液透析或有同种异基因移植史的个体体内易存在抗供者同种异基因抗原的抗体。 (2)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是同种异基因移植后最常见的排斥反应,一般在移植的数周或数月后发生。CD4+T细胞介导的针对移植物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和CD8+T细胞介导的对移植物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是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移植物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实质细胞的坏死。 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可出现急性血管排斥反应,也称急性体液排斥反应。被排斥抑制物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血管炎症及血栓,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这种排斥反应可能由针对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HLA分子的IgG类抗体引起。 (3)慢性排斥反应 一般在移植后数月至数年发生。移植物主要病理变化是纤维化。纤维化是慢性迟发性超敏反应的慢性结局。 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最常发生于同种骨髓移植后,是骨髓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引起的宿主的损伤被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骨髓移植物中成熟T细胞是介导GVHR的主要效应细胞。另外,T细胞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主要为NK细胞)参与GVHD的发生。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