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0: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1.典型结脑起病多较缓慢。根据临床表现,病程大致可分为3期: (1)早期(前驱期) 约1~2周表现为小儿性格改变,如少言、懒动、易倦、喜哭、易怒等。临床症状可有发热、纳差、盗汗、消瘦、呕吐、便秘(婴儿可为腹泻)等。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多较轻微或非持续性,婴儿则表现为蹙眉皱额,或凝视、嗜睡等。 (2)中期(脑膜刺激期) 约1~2周,可有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或惊厥。此期出现明显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婴幼儿前囟膨隆。颅神经障碍可出现,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瘫痪,其次为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瘫痪。部分患儿出现脑炎体征,如定向障碍、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视神经炎或脉络膜粟粒状结核结节。 (3)晚期(昏迷期) 约1~3周,症状逐渐加重,昏迷、半昏迷、频繁惊厥,最终脑疝死亡。 2.不典型结脑 约占6.2%,主要表现以下特点: (1)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仅以惊厥为主; (2)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者可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 (3)早期出现时血管损害者可表现为肢体瘫痪; (4)合并脑结核瘤者可出现类似颅内肿瘤表现; (5)当颅外结核病变极其严重时,可掩盖脑膜炎症状而不易识别; (6)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
☆☆☆☆☆考点3:结核菌素试验; 此试验可测定受试者是否感染结核菌。小儿受结核感染4~8周后,做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结素反应的局部炎症主要由于致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使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产生迟发性变态反应。 1.试验方法 常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一般用0.1mlPPD(每0.1ml含5个结素单位)注入左前臂掌侧面中下1/3交接处皮内,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皮丘,48~72小时观测结果,以局部硬结的毫米数表示,先写横径,后写纵径,取两者的平均直径判断反映强度。硬结直径不足5mm为“-”;5~9mm为“+”;10~20mm为“++”;20mm以上或还有水疱及坏死者为“+++”;为强阳性反应。 2.临床意义 (1)阳性反应 ①曾种过卡介苗,人工免疫所致; ②儿童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示受过结核感染; ③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小儿,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 ④小儿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反应者,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⑤在两年以内由阴性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从原来小于10mm增至大于10mm,且增加的幅度大于6mm,表示新近有感染。 (2)阴性反应 ①未感染过结核; ②结核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4~8周内); ③假阴性反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如:部分危重结核病患者;急性传染病;体质极度衰弱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原发或继发免疫缺病等; ④技术误差或所用结核菌素已失效。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