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3: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1)心电图表现:①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②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0.12s;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③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钟,心律规则;④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⑤通常发作突然开始;⑥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可作为确立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室内差异传导鉴别的最重要依据。按室速发作时QRS波群的形态,可将室速区分为单形性室速(形态恒定不变)和多形性室速(形态多变呈尖端扭转型),QRS波群方向呈交替变换者称双向性室速。 (2)治疗 原则:①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明确诱因应首先给以针对性治疗;②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非持续性室速,如无症状或血流动力学影响,处理与室性期前收缩相同。③持续性室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应给予治疗;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亦应考虑治疗。 终止室速发作:室速患者如无显著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可选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普罗帕酮或胺碘酮,也可用直流电复律。已发生低血压、休克、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脑血流灌注不足的症状,应迅速施行电复律。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应用电复律,应给予苯妥英钠等药物。 预防发作:治疗诱因与原发病因,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①已有左室功能不全者,应避免应用氟卡尼与丙吡胺;②心肌梗死后病人不宜应用氟卡尼、恩卡尼和莫雷西嗪;③普罗帕酮增加心脏骤停存活者的死亡率。④QT间期延长的病人优先选用美西律或β受体阻滞剂;⑤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梗死后猝死发生率;⑥胺碘酮显著减少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者的心律失常或猝死的发生率,但长期较大剂量使用时应注意各种不良反应;⑦维拉帕米对大多数室速的预防无效,但可应用于“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病人;⑧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各自用量可减少,不应使用单一药物大剂量治疗,以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⑨抗心律失常药物亦可与植入式心脏除颤器合用,治疗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1)心电图表现:①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0.12s、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②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③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 (2)治疗 ①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患者症状明显,治疗以消除症状为目的。药物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二尖瓣脱垂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可首先给予β受体阻滞剂。 ②急性心肌缺血:目前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若急性心肌梗死时,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急性肺水肿或严重心力衰竭并发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应针对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同时注意有无洋地黄中毒或电解质紊乱。 ③慢性心脏病变:避免应用IA类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可选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
☆☆☆☆☆考点4:心脏传导阻滞; 1.房室传导阻滞及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1)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①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每个心房冲动都传导至心室,但PR间期超过0.20s。房室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传导缓慢,均可导致PR间期延长。QRS波群形态正常者,房室传导延缓部位几乎都位于房室内结,极度少数为希氏束。 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相邻PR间期呈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PR间期<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 ③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冲动传导突然阻滞,但PR间期恒定不变。下传搏动的PR间期正常或延长。2:1房室阻滞可属第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阻滞。若同时记录到3:2阻滞,第二个心动周期之PR间期延长者,便可确认为Ⅰ型阻滞。 ④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冲动来自窦房结或心房异位节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心室起搏点通常在阻滞部位稍下方。如位于希氏束及其近邻,心室率40~60次/min,QRS波群正常,心律亦较稳定;如位于室内传导系统的远端,心室率可低至40次/min 以下,QRS波群增宽,心室节律亦常不稳定。 (2)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①右束支阻滞:QRS时限达0.12s以上;不完全右束支阻滞时QRS时限<0.12s;V1导阻呈rsR`,R`粗钝。V5、V6呈qRSS波宽阔;③T波与QRS主动方向相反。 ②左束支阻滞:QRS时限达0.12s以上;不完全右束支阻滞时QRS时限<0.12s;V 5.V6呈导联R波宽大,顶部有切迹或粗钝,其前方无q波;V1导联呈宽阔的QS波或rS波形;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③左前分支阻滞:电轴左偏;Ⅰ、aVL导联呈qR波,Ⅱ、Ⅲ、aVL导联呈rS图形;QRS时限<0.12s。 ④左后分支阻滞:电轴右偏;Ⅰ导联呈rS图形,Ⅱ、Ⅲ、aVL导联呈qR波,且RⅢ>RⅡ;QRS时限<0.12s。 2.Ⅲ°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 心室率过慢者,给予阿托品(0.5~2.0mg静脉注射),可提高心室率,适用于阻滞位于房室结的病人。异丙肾上腺素(1~4μp/min静脉滴)可用于任何部位的房室传导阻滞,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时要十分慎重,因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对于症状明显,心室率明显缓慢者,应及早安置临时性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