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后,到进入新的宿主之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一切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外界病原体必须借助一定的物体(水、空气、食物等)才能进入易感宿主体内。 1.经空气传播:空气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因素,一般通过飞沫传播和尘埃传播。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1)传播广泛,发病率高,传播易于实现,感染率较高;(2)发病季节性明显,一般多见于冬、春季节;(3)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发生常与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有关;(4)传播中,居民的特异性免疫水平与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关系很大。 2.经水传播 (1)经饮用水传播:其流行病学特征为:①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②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没有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异;③停用被污染的水源或采取净化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平息。 (2)经疫水传播:其流行病学特征为:①病人有接触疫水史;②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③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以控制新病例发生。 3.经食物传播:所有的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以及个别的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白喉等)都可以通过污染食物进行传播。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有如下流行病学特征:(1)病人都有吃某种污染食物的历史,不吃者不发病;(2)疾病突然发生易形成爆发;(3)停止食用污染食品后,爆发即可平息;(4)爆发持续时间较短,不形成慢性流行。 4.接触传播:接触传播包括两种传播方式: (1)直接接触传播:是指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而未经任何外界因素而发生的传播,如性病、狂犬病、鼠咬热等。 (2)间接接触传播:指接触了被传染源及其排泄物所污染的物品造成的传播,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被污染的手在间接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间接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病例多呈散发性出现,可在家庭及同室成员之间传播;②发病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及卫生条件差有关;③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④加强传染病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减少此类疾病传播。 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是指经节肢动物叮咬吸血或机械携带而传播的传染病。按其传播病原体的方式分两大类: (1)机械携带传播:如苍蝇、蟑螂携带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 (2)生物性传播:仅由吸血节肢动物引起,如鼠疫、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媒介节肢动物传播传染病流行特征:①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高发;②病例分布与媒介昆虫分布一致;③发病有年龄差异,如老疫区中病例多集中于儿童,成人病例较少,新迁入疫区者年龄差异不明显;④某些传染病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如森林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及林区工作人员;⑤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相互传播。 6.经土壤传播:土壤受污染的机会较多,如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传染病患者的尸体和病畜尸体的处理不当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污染土壤。土壤在传播蛔虫、钩虫、鞭虫病等肠道寄生虫病中具有特殊意义。 7.医源性传播。 8.垂直传播:在产前期内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称为垂直传播。可分为: (1)经胎盘传播:病原体通过胎盘屏障使胎儿受感染称为胎盘传播。如风疹、乙型肝炎、腮腺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等。 (2)上行性传播:病原体从孕妇阴道经子宫口进入子宫,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导致胎儿的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白色念珠菌等。 (3)分娩引起的传播:由于产妇的产道严重污染,分娩时病原体可经由胎儿破损的皮肤、粘膜、呼吸道和消化道引起胎儿的感染,如淋球菌,包涵体及疱疹病毒等。
Copyright © 2007-至今 yi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医家园